>>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图片头条
“后浪”正奔涌
——宁夏人才培养系列报道之一
2025-05-20 16:02:52   
2025-05-20 16:02:52    来源:宁夏日报

撖俊虎查看水轮机整铸转轮检测情况。

青年拔尖人才朱立丽(右二)指导动物疫病防治员现场技能操作。

青年拔尖人才杜宏娟(左)进行土壤水分常数测定。

  青年拔尖人才张智锋(左一)与科研团队一起研发枸杞原浆类产品。(图片均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人才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变量,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宁夏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发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于2016年起实施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项目,如今已硕果累累。截至2024年,该项目成功选拔9批1163名青年才俊,其中479人培养期已满。

  历经多年淬炼,这些青年才俊如今已经在各自的领域里崭露头角,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无论是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还是技术推广的实践一线,都活跃着他们攻坚克难的身影。他们以专业智慧和创新活力,为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已然成为支撑地方发展的坚实脊梁。

  政策赋能

  广纳贤才,奏响时代强音

  在人才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宁夏以前瞻性战略布局,通过政策引领、项目驱动、部门联动的“三维发力”,构建起人才汇聚的强大磁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全区在选拔培养工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以及社科文化等领域人才方面成果斐然,各领域人才数量不断攀升。”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推进“才聚宁夏1134行动”,宁夏推出加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管理9条措施,并配套出台考核细则,精准聚焦青年人才“品德、能力、业绩、成效”八字方针,构建起动态支持与退出的灵活机制。

  在选拔评审机制上,宁夏开创了“地市交叉互考、行业跨行联核、跨级同台竞争、中期期满双考”的立体化考评模式。这一创新举措打破学历、资历等传统壁垒,为业绩突出的青年人才敞开大门;同时对品德不端、业绩不达标者果断淘汰。截至目前,已有105人被动态淘汰,有效根治了“重选拔、轻培育”的顽疾。

  经费扶持方面,宁夏毫不吝啬,从最初的分层次拨付10万元、5万元、3万元,逐步提升至如今不分层次的高额资助,入选首年便拨付15万元,次年拨付10万元,中期考核合格后再拨付10万元,切实为青年人才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全区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形成“2+N”制度体系,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率先行动,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18条硬核举措鼓励优秀企业家参与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紧随其后,制定《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构建“青年骨干、青年拔尖、医学领军、医学杰出”四级培养体系,对入选青年拔尖人才给予每年10万元至20万元专项资助。目前,该医院已成功遴选2批共41名院内青年拔尖人才,其中首批16人中有5人脱颖而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队伍。正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一位负责人所言:“这些政策如同甘霖雨露,滋养着青年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卓越,在医学领域勇攀高峰。”

  产才融合

  激发活力,共绘发展蓝图

  宁夏紧扣“以用为本、效益为先”的发展理念,将人才选拔培育与产业发展需求深度绑定,通过持续优化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人才遴选机制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构建起科学严谨的量化评价体系。严格遵循行业领域人才量化评价标准,历经部门初审、集中复审、专家审议等层层把关,同时创新性增加个人现场业绩答辩环节,以“个人述+现场亮+专家评”模式,全方位、多维度考量人才专业能力与实际贡献,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选拔结果精准高效。

  作为区内高校的排头兵,宁夏大学积极融入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目前,该校累计入选青年拔尖人才63人。学校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申报上,对入选人才给予倾斜支持,为其搭建科研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在学校的扶持下,这些青年才俊在科研领域屡获突破,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战略,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持续向重点产业、重点学科聚焦发力。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拔相关产业青年拔尖人才345人,其中“六新”产业141人、“六特”产业44人、“六优”产业113人。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成为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169名优秀青年人才从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共享集团便是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之一。该集团累计培养20名入选青年拔尖人才,通过实施CSP项目工作方式,激发青年拔尖人才创新活力,对取得科研成果的青年人才给予重奖,单笔最高奖励50万元,彰显了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与激励。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集团青年人才纷纷投身研发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

  在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副总经理兼正高级工程师撖俊虎正专注于大型设备的运行情况。自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后,他全身心投入精加工、铸造设计及生产领域,先后主持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FDM 模具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等重大项目。针对国内传统手工制造的痛点,他带领团队开发FDM工艺,采用环保材料制造模具,实现降本增效。在3D打印设备研发项目中,通过优化核心系统,推动铸造行业数字化升级;在海上风电核心零件精加工项目里,凭借精湛工艺突破技术瓶颈,相关项目为企业创造超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撖俊虎感慨道,“在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支持与激励下,我们能够专注于技术研发,不断突破自我,为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贡献力量。”

  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森在蓝宝石晶体材料生产及加工技术领域已深耕十余载。面对“蓝宝石晶体无法C向生长”和“热场不稳定”等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提出创新方案,研发侧部和底部双加热、新型复合保温热场等创新技术,实现蓝宝石晶体生长量级从100kg到1000kg的重大跨越,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康森带领团队在超精密加工领域不断探索,突破超薄超平整晶圆的精密加工技术,实现了高端显示用8英寸蓝宝石衬底晶片的自主可控生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在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培养下,我们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在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方面收获颇丰。”康森坦言,“项目给予的资金支持为我们研发提供了物质保障,让我们能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团队。同时,项目还为我们搭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的桥梁,让我们能够紧跟行业前沿动态。”

  在康森看来,技术创新之路充满艰辛,但每攻克一个难题,内心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

  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同样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已有2名青年骨干入选拔尖人才项目。该公司依托自治区人才培育载体,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产品研发与创新中大显身手。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青年拔尖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服务保障

  涵养生态,助力人才腾飞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宁夏始终以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为青年拔尖人才构筑坚实的发展后盾。

  从区直单位到各市,青年人才选拔工作多点开花:区直单位选拔670人、银川市(含宁东基地)169人、石嘴山市85人、吴忠市87人、固原市70人、中卫市82人。为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宁夏创新评价机制通过签订任务书、搭建成长平台,实施常态化的动态考核管理,从入选到培养期结束,全方位、动态化评价人才,助力青年拔尖人才茁壮成长。

  在这一科学机制的激励下,一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1人入选自治区杰出科技人才培养项目,19人跻身自治区领军人才培养项目,23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0人摘得“塞上技能大师”称号。他们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拔尖人才的卓越风采。

  宁夏矩晶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学锋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自2017年入选青年拔尖培养项目后,他深耕人工晶体领域,主持的“基于声表面波滤波器应用的低静电黑色钽酸锂晶片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项目斩获2021年宁夏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于2023年成功入选宁夏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项目。“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起点,让我能够潜心开展研究,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张学峰感慨道。

  为充分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宁夏出台《自治区突出贡献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办法》,对培养期间考核优秀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人选认定为自治区E类高层次人才,并赋予其申报对应副高级、高级职称的资格。目前,已有272人获此殊荣。

  青年拔尖人才余少华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其主导技术达到与国外先进智能定位器同等水平。由他承担的“天然气调压系统关键控制阀”项目荣获2021年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宁夏华信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张智锋,在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培育下,潜心钻研红枣浓缩汁发酵红枣酒生产工艺,成功主持《宁夏特色果类生物加工技术提升与高质化应用》项目,并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带动企业实现年产值达2.3亿元,带动就业200余人,纳税金额460万元。

  在枸杞产业领域,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枸杞工程院的郭荣成绩斐然。作为银川市枸杞功能产品关键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他主持和参与国家、自治区科研项目11项,获得多项荣誉,开发的枸杞深加工产品全部实现示范生产转化。

  银川伊百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唐亚楠则在国内率先开展羊胎素制备、提纯及应用研究,研发出全国首款羊胎盘枸杞胶囊绿色保健食品。她带领团队利用生物酶解技术提取牛、羊骨髓肽研发了运动营养特殊膳食食品,公司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拥有羊胎素出口资质的企业,获得全球唯一邓氏编码,并跻身全区首批绿色食品四星级加工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成长型标杆企业行列。“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为我们团队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唐亚楠说。

  从政策的精准扶持到产业的深度融合,从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到个人的茁壮成长,这些鲜活案例生动展现了宁夏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正以蓬勃之势,为宁夏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已成为推动宁夏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项目实施以来,更多青年拔尖人才在各个领域的表现突出,从科研攻关到成果转化,从技术革新到产业升级,他们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位行业专家分析道:“这些青年拔尖人才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他们的创新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例如,在工程经济领域,他们的研发成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医疗卫生领域,他们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宁夏的青年拔尖人才,正如奔涌的“后浪”,以蓬勃朝气和创新活力,汇聚成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记者 马照刚)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