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图片头条
每外送3度电有近1度来自风电光伏
宁夏绿电跨越山河点亮“三华”地区
2025-07-21 17:13:30   
2025-07-21 17:13:30    来源:新消息报

重庆市奉节县境内,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长江两岸。 袁宏彦 摄

检修人员开展信号核对工作。

运维人员对设备进行测温。

中宁换流站鸟瞰图。

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在中宁换流站开展消防应急演练。

  作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的雄心不止于“送得出”,更在于“送得绿”。今年上半年,宁夏累计外送电量突破4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达130.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22%,占新能源上网电量36.25%,占外送总量28.13%,占比同比再升3.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送出3度“宁夏电”,就有近1度来自风电、光伏,绿色电力的“浓度”正持续攀升。

  从迎峰度夏的尖峰时刻到“双碳”目标的落地,宁夏三条跨区输电“大动脉”将“风光火”电能“打捆”直送华东、华北、华中的10余个省份,既守牢全国电力安全底线,又悄然完成由“保供担当”到“减排先锋”的身份跃迁。

  A

  从“沙戈荒”到湘江两岸 中衡直流把“风光”送进湖南千家万户

  7月5日,当高温带来的用电高峰再次刷新华中电网负荷纪录时,一股来自西北大漠的绿电正穿越1616公里山河,以每秒600千瓦时的速度直抵湘江两岸。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宁换流站,到湖南衡阳城郊的受端站,这条刚刚完成168小时试运行的“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线路,把宁夏的“风光”送进湖南千家万户。

  “6月29日凌晨1点15分,‘宁湘工程’双极低端系统结束168小时试运行。”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中宁换流站站长丁宁在值班日志上写下这句话。这天,中宁换流站主控室灯火通明,±800千伏双极低端系统运行稳定,宁夏的绿电顺着千里银线奔向湖南。丁宁回忆道:“调度下令后,大屏上的电压纹丝不动,零报警,我们憋着的欢呼声才爆发出来。”

  这是继“宁电入鲁”“宁电入浙”之后,宁夏第三条电力外送大通道。

  “沙戈荒”的味道似乎仍留在建设者身上。720天里,5000余名参建人员、600余台(套)机械在戈壁与黄土梁峁间昼夜鏖战:第一基铁塔在沙尘里立起,换流变在烈日下完成一次充电成功,直流系统一次解锁成功,创下西北特高压交流系统调试周期最短纪录。

  线路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6个省区市,1616公里的银线翻越秦岭、跨越长江,最终抵达衡阳换流站,以500千伏嵌入湖南电网。此刻,中宁换流站外,400万千瓦风电、光伏正通过这座“沙漠港口”完成绿电身份确认;而在湖南,10亿千瓦时电量已在迎峰度夏的尖峰时段化作空调、电扇与工厂马达的轰鸣。

  “这只是半程。”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发展策划部主任米宁指着工程示意图介绍,9月中旬,双极高端系统将投运,送电能力将达到800万千瓦。届时,超半数电能来自宁夏“沙戈荒”地区的风电与光伏。该线路工程不仅解决了新能源富集区“发得出、送不走”的瓶颈,更以每年数百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减排化石能源消耗提供关键支撑,成为国家“双碳”目标落地的标志性工程。

  截至7月17日,±800千伏中衡直流达到400万千瓦满功率负荷运行,日送电量0.76亿千瓦时,累计向湖南送电超10亿千瓦时,充分发挥了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B

  从“零的突破”到满负荷“奔跑” 银东灵绍将“风光火”打捆送入山东浙江

  如果说中衡直流是宁夏电力外送的“青春新翼”,那么银东、灵绍两条直流便是托举它振翅高飞的“钢铁脊梁”。

  时针拨回2011年2月28日,世界首条±660千伏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工程——银东直流在黄河岸边的银川东换流站发出第一声“心跳”,6回750千伏线路、7回330千伏线路,把宁夏的煤电、风电汇聚到银川东换流站,通过直流输电线路第一次“打包”送往1333公里外的山东青岛。那一刻,西北荒漠里的风与火,第一次有了跨越山海的坐标。

  这一创举不仅开创了宁夏电力大规模外送的先河,将能源资源以直流输电形式“打捆”输送至华东地区,更打通了我国“西电东送”的北通道,为山东开启大规模接收外电的新纪元奠定了基础。

  14年倏忽而过。现在,银川东换流站已拥有8回750千伏线路、10回330千伏线路作为电源点。自6月15日迎峰度夏以来,截至7月17日,±660千伏银东直流满负荷(400万千瓦)运行超224小时,向山东输送电量29.32亿千瓦时,能量利用率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列,成为“西电东送”北通道里最繁忙的“经济航线”之一。

  “7月16日,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飙升至1.26亿千瓦。这背后有三分之一的电,都靠远方的‘铁哥们’支援。其中,灵绍特高压已经连续21天在晚高峰满功率运行,一天就能往浙江输送超1.7亿度电。”灵州换流站副站长秦有苏介绍,2016年投运的灵绍直流,以±800千伏的更高电压等级,将宁夏绿电“提速”送往浙江,今夏以760万千瓦至800万千瓦的高负荷持续运行38小时,向浙江送电超58亿千瓦时,再次刷新满功率运行纪录。

  两员“老将”用一次次满负荷“奔跑”,为初来乍到的中衡直流写下“接力范本”。

  从银东“零的突破”,到灵绍“电压跃升”,再到中衡“绿电过半”,三条直流如同三把钥匙,依次打开宁夏能源外送的三重门:第一重,让西北资源“走出大漠”;第二重,让华东、华北、华中负荷中心“共享风光”;第三重,让中国“双碳”答卷在1616公里的银线上写下最醒目的答案。如今,当银东、灵绍、中衡三条“大动脉”在宁夏上空交汇,它们不再是孤立的电力通道,而是一条贯通东西、链接现在与未来的“绿色能源脊梁”。从“沙戈荒”到湘江畔,从黄土地到长三角,宁夏的“风光”正沿着这条脊梁,奔涌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C

  从“零基础小白”到“行业翘楚” “宁夏方案”成套出口走向世界

  从256亿千瓦时到900亿千瓦时,宁夏年外送电量14年呈倍数增长,累计突破8000亿千瓦时,背后是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构建的“四位一体”运维体系与“空天地”协同监测网络。

  “我是2010年经国家电网公司派到宁夏,参与换流站的建设、验收、调试,当时我们只有13个人,宁夏在直流建设和运维方面可以说是‘零基础’。”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银川东换流站站长徐辉回忆道,“进口设备不会用,那就翻词典,自己学;建设调试人不够,那就三班倒,咬牙扛;建设指标不够好,那就找原因,再改善。”

  正是这种啃硬骨头的劲头,为后续突破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直流团队先后攻克室内设备智能巡检盲区、换流变励磁涌流干扰、特高压保护范围不足、晶闸管测试效率低、中开关联锁跳闸逻辑不合理等10余项世界级难题,多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可复制的“宁夏方案”。

  同时,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75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输电通道实现可视化全覆盖;研发多层伴热带和换流变套管专用检修平台,创单台换流变“小排油”最短检修纪录;户内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推广至17个省份;“换流站非电量保护3取2改造”被写入国家电网《防止直流单双极闭锁二十一条反事故措施》第一条;直流电源快速切换装置首次实现大容量无缝切换;变压器冷却器智能控制装置当年创产值1000万元;主备相变压器切换由15天缩短至2天,成为特高压变电站典型设计;断路器多维移动平台实现不停母线、不降负荷更换设备。该公司累计获科技奖80余项、专利150项、QC(质量控制)成果125项,并沿“一带一路”成套出口,走向世界。

  从银东直流技术空白,到如今5条直流线路(含2条过境)精益运检,宁夏以“零先例”将换流变涌流、特高压保护盲区等难题逐一破解,为中国交直流混联电网贡献了“宁夏智慧”。(记者 安小霞 图片由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祁玉金、王天鹏提供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石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