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吃点辣,对胃有好处
确实,脾胃病和我们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在门诊上,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徐娟经常碰到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医生,我胃不好,是不是一点辣的都不能碰了?”
“食用辣椒之后,之所以会让人有一种‘辣手摧花’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其含有的‘辣椒素’。最近几年,有研究证明,低浓度的辣椒素会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是促进胃黏膜愈合的重要因子,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另外辛辣之味可以兴奋低落情绪,所以胃病患者可以适当地食用微辣食物,利于慢病恢复。”徐娟解释。
但凡事总有度,对于特别辛辣刺激的,尤其是含有工业辣素的食物,就是再能吃辣的人胃肠道也受不了,易导致腹痛、腹泻。并且,高浓度的辣椒素,会刺激胃肠黏膜,尤其会刺激胃的糜烂、溃疡面。
“吃辣椒伤不伤胃,其实还与个人先天身体有关,每个人的胃黏膜状况有差异。比如有的人胃黏膜非常强大,经常吃辣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有的人胃黏膜就非常脆弱,稍微吃一点辛辣就会胃痛、拉肚子。所以,吃辣这事还得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
真正的伤胃元凶是什么
既然吃辣并不是伤胃的“元凶”,那么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让娇嫩的胃受到伤害呢?徐娟医生列举了几点。
烟酒:酒精能穿透胃黏膜,对其造成急性伤害。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会刺激胃部黏膜,并且可以被胃黏膜吸收,刺激胃部的血管收缩,直接导致生产胃部黏膜的细胞缺血,无法供给养分。
药物:长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导致黏膜保护层消失。
暴饮暴食:很多年轻人长期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等,是诱发慢性胃病的主要因素。
不良情绪:人在紧张、焦虑、愤怒时,不良情绪会通过大脑皮质传达到植物神经系统,导致胃血管和幽门痉挛,分泌过多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护层自我消化和受损。长时间抑郁、焦虑的人,容易患上溃疡病。
这些做法真的养胃吗
胃坏掉了是让多少人抓狂的痛。最近,陈阿姨因为长时间胃疼,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胃溃疡。“你以后要好好养胃了,要多喝粥,喝牛奶,还要注意少食多餐。”陈阿姨的女儿叮嘱她说。陈阿姨女儿说的这些方法真能养胃吗?徐娟一一进行了分析。
“很多胃不好的人认为,多喝粥容易消化,能够养胃。但现在研究发现,喝粥的时候通常不会充分咀嚼,因此没有足够的唾液去消化。而且,粥中的水分过多,到达胃内后,容易稀释胃液,更影响消化。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尤其不适合喝粥。”徐娟建议,胃肠不好的人宜吃松软的米饭。急性肠胃炎发作时可吃几天米粥,可减轻肠胃负担,补充腹泻丢失的水分。
其实,食物一旦进入胃部,就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少食多餐会促进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分泌不足,对胃糜烂、胃溃疡并无好处。对于胃炎、胃溃疡等患者,饮食不应过分强调少食多餐,而应注重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和饱餐。
传统观念认为,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让胃病患者感到舒适。“但实际上,喝牛奶会促进胃酸分泌,而胃酸过多是某些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酸过多患者并不适宜多喝牛奶。胃病急性期的患者也不建议喝牛奶,以免造成胃胀等不适。”
护好你的胃
如果想不被胃病缠上,徐娟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应特别注意一些小细节。
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稳定,戒烟酒。
有慢性胃病的人要注意胃部的保暖,平时最好多穿件马甲或背心,以保护胃脘部。如果你的胃经常不舒服,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它们都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让胃舒服些。
运动可以使脾胃功能更加健旺。但运动要因人而异,最主要是让自己感到轻松、愉快的运动,比如慢跑、快走、八段锦等。户外太冷时,饭后散步也可改到室内,最好在饭后20~30分钟后进行。
吃饭不能太着急,每口饭至少咀嚼20~30下。在咀嚼食物过程中,消化系统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减轻肠胃负担。
提醒
“小”胃病不要拖
日常生活中,当胃部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舒服的征兆时,一定要尽早就医,及时诊断治疗。门诊上发现,很多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病病史10年以上,因此,有了“小”胃病就要认真治疗,别拖成萎缩性胃炎。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应该做好胃的保护工作。(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