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大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在等待就诊。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门为居民刘桂兰进行体检。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但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推广过程中并非一路坦途,还存在基层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居民对家庭医生概念不清等问题。那么,何为家庭医生?他们能为居民带来哪些服务?对此,记者进行调查了解。
家庭医生能提供哪些服务
3月7日11时左右,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全科医生王静给最后一个病人开完处方后,招呼护士杜子茹,前往民乐小区居民刘桂兰家中入户诊疗。
刘桂兰今年8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律不齐等多种慢性疾病,是王静家庭医生团队重点签约对象。一个月前,老人不慎摔倒致胯骨骨折,术后在家静养。王静团队每周都会上门一到两次,为她测血糖、量血压。
见到医护人员,刘桂兰艰难地从床上坐起。“阿姨,您这两天感觉咋样?”王静关切询问。“腿不舒服,头晕。”刘桂兰指着胯部示意。王静仔细检查后,建议老人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护士随即为老人测了血糖与血压,结果显示血压偏高。王静表示,需要结合老人近期体检的肝肾功能结果,考虑是否调整高血压用药药量。
刘桂兰是众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在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6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涵盖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中医师与护士。他们定期对辖区签约居民随访,提供上门送药、听诊、健康体检等贴心服务。
石嘴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科室负责人康宇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服务场所,通过签约的方式与居民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石嘴山市共组建244个家庭医生团队,在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还推出了“预约门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特色服务。
日前,家住银川市兴庆区融创学院里小区的俞女士迎来了她的家庭医生——大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方芳。“我在基层医疗信息系统上看到,俞女士生完孩子出院了。她是我的签约居民,我们入户对产妇进行随访,并对她进行健康宣传。”方芳现场为俞女士和婴儿进行检查,产妇和婴儿状况良好。“因为她是剖宫产,我们建议她适当下地活动。”方芳告诉记者。
大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田龙飞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丰富,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签约居民能享受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有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转诊预约等服务。
在宁夏,目前有244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守护着百姓健康。
家庭医生是私人医生吗
日前,家住银川市兴庆区玺云台小区的王楠因感冒到玺云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接诊医生得知她未签约家庭医生后,现场和她完成签约,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告知王楠如有身体不适,可随时打电话咨询。王楠随即提出疑问:“家庭医生是不是可以上门服务,随叫随到?”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家庭医生”存在误解,甚至有人直接将其与私人医生画上等号。那么,家庭医生究竟是不是私人医生?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白正奇解答了居民疑惑: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上门医生”。上门服务只是家庭医生众多服务形式中的一种,主要是针对残障、长期卧床、高龄老人等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
我国目前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普惠型的,更侧重医疗资源的均衡与可及。以宁夏为例,家庭医生的基本签约服务免费,上门入户服务也只收取材料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计的初衷并非盈利,而是通过签约,建立起基层医生与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满足更多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管理的普遍需要。
当下,能够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然而,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这也使得家庭医生服务暂时无法达到“随叫随到”这种一对一、精准服务的理想状态。
田龙飞介绍,该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目前签约居民3.4万余人,绝大部分签约居民需要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只有70多名行动不便且家人难以提供就医协助的居民,才由他们定期上门看诊,而这已是团队的服务“上限”。田龙飞解释:“需要上门服务的患者居住较为分散,每次上门看诊,全科医生、中医师、护士至少要花费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1个工作日看诊人数约三四人。如果继续扩大上门服务的人数,会占用家庭医生团队坐诊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时间,进而影响更多签约群众享受家庭医生服务。”
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万婷表示:很多上班族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缺乏信任,小病习惯去药店,大病则选择去医院,很少走进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积极变化,新签约的年轻居民中,大部分都是在陪着老人或孩子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验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后,对这一服务有了更多认识。
如何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民心
近年来,我区聚焦“重点人、重点病”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0至6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慢阻肺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脱贫人口等“十一类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
同时,启动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行动,各地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完善机制、优化内容、增加频次,由家庭医生团队连续提供1—3年的上门服务。自治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强化服务力量,我区结合“千名医师下基层”和“组团式”帮扶,抽调758名支援乡村(社区)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发挥专科特长,为签约居民呈上多样化、易获取、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服务。各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优先签约、优先服务,重点人群、重点服务”原则,为有需求者定制个性化签约服务,有条件的机构还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家庭病床诊疗、护理、心理干预、康复训练、中医等服务。
然而,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市民赵海波反映:“去年签约后,仅收到一条提醒保暖、不舒服去社区医院的信息,家庭医生和居民沟通少,作用发挥不明显。”银川市民郭佳也建议:“要是家庭医生能多提供就医、健康指导就好了,这样签约才有意义。”
自治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我区家庭医生多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限,与群众期望有差距,上级医院的医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专科与个性化服务少,服务局限于基层医疗机构现有种类,供给不足。
对此,我区目前正积极“对症施策”。隆德县推出家庭医生签约“一键呼叫,接诊即到”延伸医护服务,为特殊患者开通“一键呼叫”,将医护服务从院内延伸至院外。永宁县建立全县一体化慢性病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辖区内新确诊慢性病患者信息自动推送、主动认领、追踪与规范管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健康服务流动车,驶进田间地头、小区,为农忙、居家出行不便的居民带去基本诊疗、公共卫生宣讲等服务。
“我们将尽快把慢性病、肥胖症等膳食、运动指导要点嵌入宁夏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系统,推动各地向本人开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自治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将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监管,优质高效落实重点人群上门治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积极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预留15%—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由家庭医生提供预约服务,方便签约对象优先就诊检查、住院治疗,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得感。(记者 张涛 智慧 实习生 母东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