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妇产综合楼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全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在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坐诊。
儿科门诊就医环境温馨舒适。
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定期为新生儿家长开展培训讲座。
4月23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新建的妇产综合楼主体建筑外立面已完成施工,正进行内部装修,这标志着宁夏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2年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公布《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位列其中。预计今年8月中旬,随着这栋12层高的妇产综合大楼投入使用,该院的诊疗服务空间将得到充分拓展,床位数量逐步增加到1000张,接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同时,依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将有更多的新技术、新业务落地宁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
A
医疗主街串联便捷诊疗 24间超声室告别排队焦虑
“一站式”守护孕产全过程
“大楼内部设置了医疗主街,患者只需沿着这条主街,就能迅速到达各个诊疗区域。二楼以孕产妇需求为核心,集中设置了产科门诊、超声室及相关的专科检查区域,大大缩短了就诊动线,减少了孕产妇在不同诊室间的走动距离。”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副院长王辉介绍,在产科门诊区域,超声检查室数量达到了24个。如此规模的资源配置,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检查效率,更减轻了患者的等待焦虑。
此外,产科还设置了备孕门诊、孕期保健门诊、产前诊断及产后康复门诊等,能够提供全流程的诊疗服务,确保产妇从怀孕、生产到产后的全方位照护。
除了医学流程的优化,医院新建大楼在人性化服务设施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我们在大楼内部设置了能量补给的健康饮品区和烘焙区,有供患者临时休息的休闲区和阅读角,还为住院患者设置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空中花园做身心调养。每一个设施都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为其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就医体验,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让患者整个诊疗过程更加智能和高效。”王辉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楼内还设置了特需门诊区域。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还配备了专家门诊和超声检查,满足不同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此外,新建大楼还在手术室旁设置了分娩一体化产房,“产妇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完成生产过程,这种亲密的陪伴不仅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能让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安慰和支持,同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王辉介绍道。
B
宁夏患儿命悬一线 北京专家远程“解谜”
疑难杂症从此有“医”靠
4月10日,13岁的小欣(化名)因不明原因乏力到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就诊,可谁也没想到,入院仅24小时,其迅速陷入四肢瘫痪、呼吸无力的危急状态。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火速行动,紧急实施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但由于病因不明,救治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紧急联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神经专业组常杏芝教授远程会诊。经过会诊,谜团终于解开——小欣患的是急性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多灶性脱髓鞘性自身免疫疾病,重症患者病死率极高。明确诊断后,专家团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全面展开。
经过紧张有序的治疗,小欣的呼吸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未脱离呼吸机。此时,患儿家属提出尽量避免切开孩子气管的诉求。为满足家属心愿,同时保障患儿清醒插管后能尽快开展重症康复训练,重症团队决定为小欣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在重症、神经、康复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小欣的病情逐渐好转:躯体肌力明显恢复,从完全依赖呼吸机到脱机后自主呼吸,从四肢瘫痪到辅助下地行走,从恐惧绝望到重获希望。
去年11月刚出生的龙龙(化名),因“新生儿低氧血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过多学科会诊,诊断为舌根囊肿,而手术切除是唯一出路。由于宁夏缺乏适合新生儿的手术器械,转运风险又极大,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紧急采购了手术器械,并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文峰远程会诊,制定手术方案。
同年11月30日,文峰亲自主刀,为龙龙实施了全麻下支撑喉镜下舌根囊肿切除并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两天,龙龙便拔除了气管插管。回想这段经历,龙龙的妈妈王女士感慨道,“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顶级的医疗服务。”
C
70项新技术平移 派驻专家近千人次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宁夏
如何通过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执行院长刘黎黎给出了答案。
“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目前虽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但已全方位对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施同质化管理,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发力,结合宁夏当地特色,致力于打造宁夏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刘院长表示,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线下通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周末门诊、手术及危重症救治紧急会诊等方式实现;线上则借助名医工作室、远程会诊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同时通过‘云上妇幼’及妇幼保健信息网络,辐射到区内各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院,既强化自身医疗能力和人才培养,又带动基层提升救治水平。”刘院长表示,今年3月该院更是完成DeepSeek医疗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在新技术平移方面,自2022年至2024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有70项技术平移至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有效填补了宁夏在某些医疗领域的空白,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刘院长列举道:比如小儿神经外科Ommaya囊植入术,是治疗新生儿脑积水的重要四级手术,现在北大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已能独立开展,成为区域内少数能独立开展的单位之一;还有新生儿耳鼻喉科的支撑喉镜手术治疗、消化内镜下的各种治疗等,都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平移的新技术,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人才梯队建设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一环。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派驻长期专家62人次,短期专家910人次,累计来宁服务患者2万余人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此外,医院还启动了全国首个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3年底宁夏和北京两地卫生健康委签订协议,今年4月,首批3名住院医已到北京培训,他们将享受到与北京住院医师同等质量的培训,学成归来后可带动医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
谈及医院未来发展,刘院长介绍,新楼落成开诊后,医院将朝着“大专科、小综合”的目标迈进,强化妇幼健康管理能力,覆盖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的保健和医疗救治服务需求,承担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任务,建设生育友好型和儿童友好型医院。(记者 安小霞/文 韩胜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