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热到“融化”靠空调冷饮“续命”?
当心贪凉招来“健康刺客”
2025-07-16 07:43:14   
2025-07-16 07:43:14    来源:新消息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将至,高温热浪一波接着一波。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其实,炎炎夏日要提防的反而是“寒”。

  中医认为,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邪容易趁机入侵。面对高温天气,衣着过露、长时间吹空调、过量食用冷饮等贪凉行为,都可能让身体被寒邪伤害,造成“人造风寒”,让面瘫、“空调病”“蚯蚓腿”等“凉病”找上门。

  在这段“上蒸下煮”的日子,如何吃好、睡好,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舒适的心情?一起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空调直吹,面瘫找上门

  注意护颈保暖,室内外温差别超10℃

  持续高温天气令人难熬,29岁的吴丽(化名)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回家后洗完澡,头发还没干,就打开空调迎着风直吹。第二天起床后,右侧耳后疼痛难忍,刷牙时漱口漏水,右眼竟然闭不上了。

  “会不会是太累了,休息几天就会好吧?”可5天过去了,症状不但没减轻,右侧口眼歪斜还加重了。吴丽立刻到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经诊断为面瘫,需住院治疗。该院针灸推拿科主治医师杨洁经过个性化评估,运用面部肌肉按摩、针刺、艾灸及口服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等中西医特色技术对其进行诊治。经过10天的治疗,吴丽康复出院。

  “盛夏天气炎热,人体毛孔通常会比其他季节呈现更加开放的状态。长时间吹空调或对着车窗直吹,面部神经血管容易受凉,冷风刺激或病毒感染会引发面神经水肿、功能障碍。从中医的角度看,面瘫主要是身体虚弱且在气血亏虚、邪气旺盛的情况下,感受了风邪和热毒所导致。”杨洁表示,入夏后,因受冷风直吹导致面瘫的患者有不少,多数患者经过治疗,1至2个月可恢复健康。“早期治疗是关键,若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无独有偶,7月9日,55岁的杨晓灵(化名)到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庆祥街特色门诊就诊。“天气太热了,家里的空调温度调得比较低,就出现了头痛、打喷嚏、肩颈酸痛、肚子胀等症状。”杨晓灵说。医师马飞云经过评估后,运用内脏筋膜调理手法、银质针、火龙罐等中西医技术,为其缓解病情。经过5次治疗,杨晓灵恢复健康。

  进入7月,庆祥街特色门诊接待的“空调病”患者逐渐增多。“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空调环境,容易使寒邪入侵,损伤体表阳气。从而引发头痛、头晕、打喷嚏、流鼻涕,颈肩腰背僵硬疼痛或胃脘不适,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马飞云介绍。

  “空调病”是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严重时可能致命。马飞云建议:夏季,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为宜,室内外温度差尽量不要超过10℃。长时间处于低温空调环境的人群,建议多穿一件外衣,平时也可以用水泡陈皮、黄芪等饮用,帮助理气燥湿,防止外邪对人体的损伤。若出现肩颈部不适等症状,可居家热敷。如症状得不到改善,应及时到医院由医生进行个性化评估和综合调理,恢复由内到外的大环境平衡。

  一冷一热,“蚯蚓腿”加重

  避免久站久坐,适当运动多补维C

  60岁的曹大龙(化名)患有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20多年,近日双下肢症状突然加重,小腿肚爬满了青红交错的突起状血丝,酸胀疼痛,走路困难,苦不堪言。经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诊断为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住院后,该院普外科主任王刚带领医护团队首次尝试采用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半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微创手术。术后,曹大龙双下肢恢复正常,可以自如行走,已出院回家。

  “‘蚯蚓腿’学名下肢静脉曲张,常常伴随着疼痛、肿胀等不适,影响行走与生活质量。静脉曲张的急性发作或症状与季节息息相关,夏季是高发期。”王刚说,血管也怕“一冷一热”,夏天人们穿得少,空调房低温会使血管收缩,室外高温又使血管扩张,这种冷热交替会造成血管反复收缩与扩张增加静脉壁压力,加速血管弹性纤维损伤。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个渐进性的变化过程,通常从无症状的血管形态改变逐渐发展为严重的并发症。王刚建议:出汗较多时,每天摄入2升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不仅伤腿,还伤身体;控制体重,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性抬高下肢;适当运动,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日常多摄入维生素C、E(如柑橘、坚果),少吃辛辣食物,控制盐分。

  贪凉吃冰,寒邪惹上身

  切勿空腹食用,饭前饭后最好别吃

  4岁多的小斌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后喝了一瓶冰镇酸奶,突然感到腹痛难忍。家人带他到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综合查体,确诊其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该院医护人员运用“迷你型”火龙罐为其治疗,3天后小斌康复。

  近期,该院治未病科先后接收了10多例腹痛患者,大多是吃坏肚子或感冒引发的。40多岁的王小锐(化名)打完羽毛球后,接连吃了4个冰激凌,前额突然感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手脚冰凉。

  治未病科主任医师杨旭霞提示,夏季解暑,不可贪凉猛吃冷饮,尤其要避免空腹吃,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加重虚寒体质。杨旭霞表示,最好也不要在饭前或饭后吃。饭前吃冷饮会影响食欲,饭后吃则容易造成胃肠道血管收缩,从而降低其消化吸收能力,影响各类营养素的吸收。选择在两餐之间吃比较合适。

  中医认为,三伏天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但也是养生的好季节。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防治疾病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旭霞建议,依据“冬病夏治”的理论,利用气候炎热,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经络气血流通顺畅等特点,将特制的中药膏剂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抗病能力。“三伏贴”可温阳驱寒,告别手脚冰凉,改善虚寒体质;疏通经络,缓解颈肩腰腿痛,改善气血循环;调节免疫,减少冬季疾病复发几率;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功能,告别肠胃不适;固本培元,提升整体体质,从根源调理亚健康。(记者 陈秀梅/文)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