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防控近视, 让孩子看得更清晰
2025-11-25 08:17:55   
2025-11-25 08:17:55    来源:宁夏日报

  近年来,我国学生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多地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已突破60%,视力健康隐患不容忽视。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调查,探寻我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现状与对策。

  校园里 透过“眼镜”看眼睛

  “以前总爱躺着摸黑看书,写作业脑袋恨不得贴在本子上,现在戴上眼镜才知道后悔了。”11月12日,银川市兴庆区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语把鼻梁上的眼镜往上推了推,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近视后的改变。那副粉色边框的眼镜,已成为她脸上不可或缺的装备。

  过去,小语对健康用眼没有多少概念:“晚上躲在被窝里看书觉得很惬意,写作业时总觉得离作业本越近看得越清楚。”直到上课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已经近视。“现在看书必须开着台灯,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写作业时会特意提醒自己保持距离。”小语告诉记者,戴眼镜带来的不便,让她彻底改掉了不良用眼习惯。

  同样戴眼镜的该校五年级学生小艺,近视始于二年级上网课期间。“开学回到教室坐在第四排,黑板上的字变得模糊不清。”小艺说,父亲带她去眼科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175度真性近视,这让她不得不戴上了眼镜。

  为应对学生近视率上升的趋势,兴庆区第四小学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我们首先从作业量入手,科学控制,确保学生在校就能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避免熬夜写作业导致用眼过度。”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对传统的眼保健操进行了升级换代。每日两次的穴位按摩版眼保健操成为学生们课间的“必修课”,老师会逐一指导,确保每个穴位都按准、按到位。同时,将课间活动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走出教室、拥抱阳光。

  小艺告诉记者,在家里妈妈也为她制定了护眼方案:“每天要按照学校的作息定时做眼保健操,写作业时妈妈会放一个参照物,提醒我头部不能低于参照物,避免弯腰驼背加重近视。”

  在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博也深有体会,自从近视后,不仅上课记笔记受影响,就连上体育课运动也很不方便。“现在我每天都会坚持做眼保健操,课间也会主动到操场活动,让眼睛得到放松。”

  “小学生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近视防控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银川明慈眼科医院业务院长杨学虎提醒,学校应持续加强护眼知识普及,家长要做好日常监督引导,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让“小眼镜”不再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守护好他们明亮的“心灵之窗”。

  防近视 “三位一体”咋落实

  10月23日,记者走进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看到体育馆里,学生们站成一排排,参加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的视力普查。检测过后,学校将形成新的动态视力档案,精准掌握学生视力变化趋势,并将最新的《视力检测报告单》第一时间反馈家长,确保家校双方实时掌握学生视力情况。

  “从精准筛查到专业科普、趣味护眼再到家校联动,学校正是通过这样的‘三位一体’织就了一张‘护眼网’,守护学生‘睛’彩未来。”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教师徐佳媛告诉记者。

  “学校的近视率为38.06%,高发年级主要是五、六年级学生。”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从3年前开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视力健康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学校优化学生的用眼环境,保证书桌光线充足,不直射、不昏暗,定期开设“护眼主题班会”,通过动画短片拆解“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确读写姿势,随时提醒孩子调整坐姿。为了帮助学生在课间缓解眼疲劳,学校严格落实一天两次眼保健操、保证户外时间等。同时,学校还严格落实“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抬头看20英尺(6.096米)外的物体,保持20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护眼习惯。

  户外自然光能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有效抑制眼轴变长。学校将户外活动融入日常作息,让孩子们多晒太阳,给眼睛“打防护针”。徐佳媛介绍:“我们每天有2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在40分钟大课间,我们会统一安排慢跑、广播体操、跳绳和体能训练等内容。健康体育课上,老师会组织球类运动、趣味游戏等活动,每个课间的15分钟,我们也会让孩子出去跑一跑、跳一跳,远眺一会儿,让他们暂时脱离书本与屏幕,切实减轻眼部负担。”

  正是因为这些举措,学生们也学会了格外关爱自己的眼睛。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慧和小涵,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戴上了“小眼镜”,自此也多了一些苦恼:“冬天一出门眼镜就会起雾,洗澡的时候也戴不了眼镜,看东西很模糊。”但正因如此,她们对于学校的趣味护眼游戏和科普知识,听得更加认真,也会自觉调整坐姿,注意近距离用眼时长,努力做好眼保健操等。于是,她们虽然近视已经快2年了,但近视度数再也没增长。

  “光靠学校的努力不够。我们与家长共同制定了护眼计划,包括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调整家庭书桌灯光等,通过家校协同,共同保护孩子的视力。同时,我们每年也与专业配镜中心合作,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免费配镜服务。”金凤区第二十一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守住孩子们的好视力,守护好他们心灵的窗户。

  要矫正 您的选择是否科学

  11月1日上午9时,走进银川市阿目眼科诊所,视光主任秦婕正整理一份份视力健康档案。记者看到,这些档案中,不仅记录着就诊人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数、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每次的复查数据,也记录着每个人的视觉训练内容和结果。“从时间轴来看,伴随一次又一次的视觉训练,就诊人的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逐渐缩减或不变,意味着假性近视逐渐恢复正常,真性近视在延缓增长。”秦婕说。

  今年六岁半的小萍,从去年8月3日确诊左眼近视100度、右眼近视75度后开始佩戴防控眼镜,并且保持每周一次的视觉训练。一年来,她矫正视力维持不变,眼轴长度总体减小,有效防止了近视加深。这正是视力物理矫正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视力物理矫正?适用人群又有哪些?

  记者了解到,视力物理矫正是通过非手术手段改善视力、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一种方式,主要针对假性近视或近视度数增长过快人群。通过科学训练和调整用眼习惯,帮助放松睫状肌、延缓视力下降。佩戴框架眼镜、使用角膜塑形镜、进行视觉训练、调整用眼习惯、配合户外活动等都属于视力物理矫正的手段。

  其中,佩戴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物理矫正方式,包括离焦镜片和点扩散镜片等功能性镜片,都需要保持良好的佩戴习惯,不要频繁摘下眼镜。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夜间佩戴的硬性隐形眼镜,通过暂时改变角膜曲率来实现白天裸眼视力提升,佩戴时需严格遵循眼科医生指导进行镜片清洁和复查,避免角膜感染等并发症。视觉训练则通过调节灵敏度训练、双眼视功能训练等方法改善睫状肌调节能力,缓解视疲劳,需要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且要长期坚持才能维持效果。

  秦婕提醒,近视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如果近视后长期得不到矫正,不仅会让度数增加得非常快,还会引发视功能异常、斜视、弱视、高度近视,导致多种眼部症状和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黄斑病变等,严重影响视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应重视青少年的眼健康,从3岁开始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抓住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通过早期监测和干预预防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

  同时,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昏暗环境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护眼模式,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协调等,延缓近视进展速度。选择近视物理矫正方案时也要结合个体情况,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验配和制定,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专业验光检查,及时调整矫正措施。

  护视力 专家教你精准发力

  预防近视减少“小眼镜”,是近年来家校社共同努力的目标。然而,随着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很多一、二年级学生甚至更小的孩子,都戴上了眼镜。在银川明慈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副主任医师杨学虎看来,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之前来就诊的低龄儿童还是远视或散光居多,近几年则以近视居多。”杨学虎介绍,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青少年儿童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远视储备量’是评估屈光状态的重要指标。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和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储备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12至15岁发育为正视眼。”杨学虎表示,远视储备量下降,是近视发生的早期信号,儿童远视储备量不在正常范围内就可能存在近视隐患,所以,要保护好儿童正常的远视储备量,防止过快消耗,能够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那么,如何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近视发生呢?

  “预防近视的关键在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杨学虎表示,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有效、经济的方法。因此,孩子们应该每天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时长保证在2到3个小时。父母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尽可能地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他们的眼睛真正放松。

  而对于使用电子产品,杨学虎建议,0至6岁是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过度用眼肯定会对视力造成更多的伤害。因此,孩子3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6岁之前尽可能少接触,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在孩子们保证看得清楚的情况下,屏幕越大、距离越远越好。他还提到,孩子们画画、拼图等活动,也都属于近距离用眼,可能导致孩子用眼过度,因此也需控制时间、间歇进行。

  同时,正确的读写姿势也非常重要,不要躺着、侧卧或者在移动的车厢看书、看手机,近距离用眼20分钟,应向20英尺(6.096米)外远眺20秒以上。家长们也要建立科学认知,建议孩子3岁以后,每年定期为孩子检测视力,通过积极沟通和正向引导,让孩子主动反馈不适。杨学虎表示,部分家长对于近视存在“戴眼镜会导致度数越来越高”“戴眼镜不好”等认知误区,建议听取专业建议,不要把压力和情绪传导给孩子,责怪孩子用眼姿势不好等,令一些孩子视力出现问题或者近视度数增长时不敢开口,导致近视越发严重。

  “虽然近视与遗传、环境两大因素密切相关,但从生活环境来看,很多东西会加剧近视风险。因此,在看到孩子们有看东西变近、经常揉眼睛、频繁眨眼,喜欢眯眼、歪头、仰头看东西等信号时都要警惕,及早就医检查。”杨学虎提示。(文中学生均为化名)(记者 贺紫瑞 杨嘉琪 实习生 姜文婧)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