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睛彩宁夏
盛开在墙面上的风景与时光
2025-05-07 15:55:05   
2025-05-07 15:55:05    来源:宁夏日报

市民在墙绘前拍照打卡。

新力巷墙绘。

自强巷网红打卡地。

文明新风墙绘。

樊玉洁在进行墙绘创作。

居民路过巷子里的墙绘。

新力巷墙绘。

  巷子里的墙壁、马路边的围墙……这些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灰色空间”,如今正逐渐被各式各样色彩明快的墙绘点亮。在它们的背后,有一群为城市绘风景的人。

  墙绘,美化了城市环境,引导居民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也让城市不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变成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生活空间。

  老墙壁的艺术蝶变

  “我们希望通过改造,用心挖掘、用色彩展示老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发居民情感共鸣和互动。”4月15日,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文艺社区党委书记丁娜说。

  文艺社区有3条彩绘“画廊”——

  文艺巷曾经墙面斑驳,但现在走进去,一只活灵活现的“功夫熊猫”便跃入视线,随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裁缝铺、杂货店、照相馆等生活场景依次铺陈于墙面,再往前走,小黄人、长颈鹿等卡通形象趣味十足……漫步在这条300多米长的巷子,27幅手工墙绘作品让这里充满了生机。

  新力巷遍布1986年到1994年建设的居民楼,随着时间推移,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外观斑驳、功能陈旧、配套不齐……2022年,借助兴庆区特色街区改造,新力巷变了模样。“以前,巷子里全是各种车辆,出门提心吊胆。但现在,巷子墙面变漂亮了,还修建了亭子,我每天都会出去遛弯。”74岁的居民苏珍说。

  4月16日,记者走进新力巷,一幅巨大的凤凰墙体绘画扑面而来,讲述着“凤城”的故事。巷子东段,航天主题的墙绘增强了老街巷的文化底蕴;西段,邮政车“上墙”,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追忆。“我们通过挖掘街巷原有的历史和人文底蕴等资源,用时尚的元素在老旧的街区上搭建起与年轻人互动的桥梁。”解放西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张序说。

  “没改造前,巷子前面的建发现代城小区等高楼林立、流光溢彩,我们这边老旧残破、黯淡无光。”居民陆峰曾在新力巷住了很多年,听说改造后专门回来参观,“现在改造得太好了,设施齐全、整洁有序,我都想搬回来住了。”

  文艺社区在新新小区打造了20面“童心向党”彩绘墙,以“过去—现在—将来”为脉络,展现红色精神传承。过去,以刘胡兰、小萝卜头等英雄人物故事为主题,希望青少年朋友不忘过去,赓续红色基因;现在,以航天梦、抗疫小英雄、乡村振兴等为主题,描绘少先队员参与科技实践、志愿服务的情景;将来,以青少年的梦想为主题,将孩子们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紧紧相连。“我们想通过墙绘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路过巷子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情。”丁娜说。

  文艺社区为了改造老巷子而进行墙绘,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文昌阁社区的初衷则是“让大白墙美丽点”。打通“断头路”后,为美化水泥墙,向社区“能人”韩治平求助,韩治平又请来中卫市绘画界“一支笔”王吉平,用近一周时间,把文昌阁画在墙上。

  “通过彩绘,我们精心打造‘会说话’的文化传承墙,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卫历史文化。”文昌阁社区党委书记张盈春说:“我们希望居民漫步在这里,能深切感受到文化的赓续、时代的变迁。”

  同心众绘扮靓社区

  4月10日,樊玉洁拎起工具来到小区车棚白墙前。前一天,她把墙绘底图画好了,“今天气温还可以,超过20摄氏度,我要赶快涂色。”

  樊玉洁毕业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22年进入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北社区,成为一名公岗人员。2024年,她初次试水,把银新苑三区入口改造成居民追捧的网红打卡墙。“太好看了吧!我们康居也有网红打卡墙了。”居民们赞不绝口。

  银新苑三区、四区建成于2003年,时间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我们不仅要做路面、下水道、照明等‘硬件’的提升,也要让文化氛围的‘软件’跟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果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银新苑北社区党委书记常慧告诉记者,这面网红打卡墙位于银新苑三小区正门处。墙面因经久失修出现了破损,由于位置醒目,墙上一度贴满小广告,大大影响了小区“颜值”。经过走访、征集意见,银新苑北社区决定画“墙”:金色的麦田、玩耍的孩童、耸立的高楼、跑步的青年,沿着时光的足迹,感受时代的变迁,“墙面漂亮了,居民再也不会破坏,反而都主动保护。”常慧说,自那之后,小广告再没有出现在这面墙上。

  “看到反响这么好,我们就想着继续把墙绘画下去,老小区也可以很‘City’。”常慧说,今年社区改造了三个车棚并进行彩绘装饰,描绘者正是樊玉洁。“之前车棚改造用的是喷绘布,但用了一年多,喷绘布褪色、损坏,加上淘气孩子撕扯,就要更换。后来,我们就想着加上彩绘,画好后我再刷罩面漆,可保持五六年。”常慧说。

  樊玉洁告诉记者,画墙绘要先将墙面修补好,刷白乳胶漆,干透之后要画两三天草稿,再上底色,最少要上四遍色,最后还要刷几遍漆。樊玉洁介绍,作画期间对天气要求非常高,太冷、刮风都画不了。而且,丙烯颜料调出来的色彩上墙后会有色差,“去年,画门口墙绘时,原本同事帮忙把小花涂色,后来我发现,色彩不好看,又重新涂,反复涂了好几次。”樊玉洁说:“去年第一次画,涂了改、改了涂,花费几个月才完成。”

  兴庆区解放西街银湖巷是全区最早因国潮墙绘而“火”起来的巷子。2020年8月,“90后”施学娣在这条巷子开了一家“布偌施姑娘”DIY画室。刚搬来时,施学娣看到这面百米长的外墙非常陈旧,与周边改造后的居民小区格格不入,她就琢磨着怎么让这儿变得更好看、更有文化氛围。想到便做,“行动派”施学娣一家家敲开邻居的门,阐明想法,征得同意后,便自费买了画笔与颜料,开始给旧墙换“新衣”。“我自己就是画画的,所以想着尽量画得富有表现力一些,是当成自己的作品来画。”施学娣说,最终她选定了国潮风,因为“其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元素,是一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而且它本就是一条老巷子,周边有茶馆、酒吧之类,国潮风更合适”。

  经过数月风吹日晒,京剧女孩、《山海经》的飞鱼等,以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形式,通过墙绘在这个老巷里“开花”,银湖巷也因墙绘成为网红打卡地。“能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我生活的城市增添一点文化底蕴和一份文明之美,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日后回忆起来,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施学娣说。

  “墙”势出圈 “绘”聚流量

  2022年,银川市兴庆区结合城市更新,采用“微介入”有机更新改造理念,结合街巷现有商业业态,着力打造了6条具有特色的主题街巷,其中就包括富宁街自强巷。

  自强巷长894米,在特色街巷改造中以“老记忆+新风貌+智慧化”为打造主题,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服务设施改造,总投资130万元。同时,以“银川记忆”为主题,在巷子北侧描绘了主题为“漫游兴庆”“老城记忆”“自强食光”等板块的墙绘,并嵌入智慧文旅360°VR体验二维码,可以直观展现玉皇阁、承天寺塔、黄沙古渡等兴庆特色旅游景点3D影像、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及基本情况语音介绍等。

  借助这面网红墙,自强巷“墙”势出圈,不少市民、游客纷纷站在“这里是银川”几个字前拍照打卡。社交媒体上甚至有网友发布攻略,详细介绍最“出片”的角度、时间、道具等。“以前因为人少,生意一般,但这两年巷子里人多,生意一下子好起来了。”网红墙对面的酱柒柒甜品坊负责人李梦颖告诉记者,店里适时推出印有“银川”字样的甜品杯,成为网红墙最佳打卡道具,今年店铺又引进一批宁夏文创产品。同样受益的还有自强巷里的涂涂烤肉店,借助网红墙流量,该店生意也好起来了,去年底又开了一家分店。

  兴庆区富宁街道中寺社区党委书记贾丽娜告诉记者, 网红墙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目前周边店铺由18家增加到36家,先后引进椰子光年、何止料理等特色小店,并推出“银川”牌网红咖啡。“墙绘火了后,最多时一天有上千人前来打卡。”贾丽娜说,为此社区组织商户、退休老党员成立“常青藤”志愿者服务队,负责维持秩序和打扫卫生等,并联系城投公司通过社会投资,翻新破损台阶、规范增设机动车停车泊位136个;组织辖区企业修整粉刷沿街墙面。“我们最近又在墙绘周边安装了照明设施,晚上也可以打卡。”贾丽娜说。

  近年来,我区创意墙绘越来越多,也各具特色,有城市名称、民俗风情、旧时光回忆等多种主题,这是城市文化的生动表达,也让外地游客对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我来了后,才发现银川有这么多宝藏小巷,听说墙绘都很有特色,我打算去一探究竟。”上海市游客赵佳丽说。

  如今,墙绘正在全区各地大街小巷里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笔触灵动、创意满溢的彩绘图案“爬”上墙面。中卫市沙坡头区何滩村打造了一条彩绘禁毒文化宣传巷;彭阳县新集乡团结村,让移风易俗、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等内容“上墙”,让通俗易懂的墙绘成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动载体;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湖畔嘉苑东区社区在旧墙上绘制了24张家风家教图;将铁路画上墙的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铁北巷,将人们的思绪一下就带回过去……同样画出满满回忆的还有金凤区满城北街中强巷社区的“时光墙”,上面有由老职工段山山提供的原昌昊汽修厂1988年工作场景,也有五湖四海“支宁人”提供的“照片墙”。

  作为一种城市空间艺术,墙绘不断演绎着传统与潮流的创新碰撞,不仅赋予了斑驳旧墙新的生命,也点亮了寻常巷陌,以“墙”之名,为城市打造出一张手绘版的名片。(记者 杨超 文/图)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杜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