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乐荐宁夏
中宁:让“非遗”在传承保护中焕发生机
2021-09-07 13:07:45   
2021-09-07 13:07:45    来源:中卫日报

  一捧蒿子粉,经过和、揉、饧、擀、晾、叠、切、放8道工序变成了一根根细如丝线的面条……

  9月1日,记者在中宁县于振玲的蒿子面制作间看到,一碗碗色泽诱人、肉香浓郁的蒿子面正从后厨走向餐桌,等待食客“享用”。

  去年以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行业的生意冷清了许多,但对于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于振玲来说,宅在家里并不等于闲着,她借助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将蒿子面卖到了全国各地,为传承中宁非遗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在的人,人手一部手机,每天都刷着抖音、朋友圈,我便想着能否在线上把蒿子面做大做强。”于振玲说,疫情发生后,她深刻体会到了线上销售的巨大潜力,所以她在微信销售的基础上,又开通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上传手工制作蒿子面全过程,她的抖音粉丝量也从少变多。目前,蒿子面的线上销售额已占总销售额的50%。

  在忙着销售蒿子面的同时,于振玲始终没有忘记将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她经常开展手工蒿子面制作培训,向社会展示中宁非遗文化和特色美食文化,还带动了更多人就业。从2011年至今,已培训来自北京、天津、河南、重庆、河北及宁夏区内学员达百余人。而像于振玲一样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在中宁还有很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我们做好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中宁县文化馆馆长李琼说,多年来,他们通过“普遍发动、全面普查,明确重点、精心整理,逐步申报、细致清理”三个阶段,完成项目普查、申报、公布等工作,共走访传承艺人100余名,调查整理67个非遗线索。截至目前,中宁县共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获批自治区级基地5个、获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13项、获批市级项目24项。

  “我们通过将非遗与艺术融合,使非遗项目被受众接受、喜爱,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景区。”李琼说,从2014年开始,他们组织非遗传承人到各学校进行非遗技艺传授,通过现场展示、教授传统技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并积极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将国家级非遗项目黄羊钱鞭、中宁蒿子面,自治区、市、县级项目中宁剪纸、刺绣、咪咪、枸杞根雕等十几项非遗项目推介入驻中宁黄羊古落、石空丰安屯枣林旅游景区开展传习活动,充分展现一方水土文化,让旅客感受中宁非遗的独特魅力,留住一抹乡愁。

  李琼说,他们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持之以恒挖掘民间文化资源,矢志不渝履行遗产保护职责,精益求精组织非遗展演活动,千方百计发挥非遗项目利用价值,将非遗项目打造为杞乡文化艺术的精品,使之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带动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媒体记者 谭勋泽 梁旭强)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