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具整齐地放到陈列柜。
场景还原
。
张贴春联。
去年1月12日,一部描写20世纪九十年代,西海固人民和干部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的电视剧《山海情》正式开播,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全国观众的热烈讨论,剧中人物鲜活的表现,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闽宁镇的发展,也传递着20多年来闽宁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地移民赵鸿是《山海情》中马洪的扮演者,当时剧组拍摄结束后,将大量道具留了下来并被赵鸿保存。时隔一年,赵鸿和这些道具近况如何呢?
还原场景 为游客讲解最原生态的闽宁移民生活
1月24日上午,记者在赵鸿农民文化大院见到了赵鸿。时隔一年,赵鸿依旧纯朴、憨厚,但那些堆放在库房里的道具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整齐齐的陈列柜。一件件老物件再一次把人们拉回到了《山海情》的剧情当中。记者还发现,新建的四间土房子真实地还原了剧中的场景,走进房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熟悉的“金滩村”。
“从《山海情》播出后来咱们闽宁镇的游客特别多,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文化大院,那些道具都在院子放得乱七八糟,大家都看不到。”赵鸿告诉记者,去年《山海情》的播出,着实让他的文化大院火了一把,考虑到来打卡游客的体验感,赵鸿就萌生了还原《山海情》剧中场景的想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水花食杂店、马喊水的家、李大有的家……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的相关场景被梦幻般地呈现在了游客眼前。此外,赵鸿还将当年剧组拍摄结束后留下来的道具整理了出来。此后,来到大院打卡的游客,不仅可以重温电视剧情,也可以从赵鸿的讲解中了解闽宁镇的发展。
“我就给游客讲解道具的来历、用途,虽然都是一些老物件现在也用不上了,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宝贝。”赵鸿说,“这些老物件身上有很多意义,有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游客看到以后感触也很深,所以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值。”
在还原剧中经典场景的同时,赵鸿还在院子里建造了地窝子,蘑菇棚,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管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都不能忘了那段艰苦奋斗的日子。每当有游客来,赵鸿也都会亲自给大家讲解最原生态的闽宁移民生活。
“当年我们种蘑菇的时候就是那样的棚,也是闽宁镇的第一个扶贫产业,产业虽然是失败了,可是我们在这儿的立根之本就是它,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地窝子就是1991年第一代移民真实的住房,没有那个地窝子就没有现在美好的闽宁镇,希望大家看到它,能真实地体会到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赵鸿说。
邀你体验 感受闽宁镇二十多年的变迁
夏季是旅游旺季,文化大院的游客也随之增多,这个时候,赵鸿没有忘记乡亲们,他在文化大院门口给大家伙免费提供摊位,让村民们销售蜂蜜、红酒等闽宁土特产,也让乡亲们能够跟他一起多点收入。“我有文化大院这个平台,就想着带动周边父老乡亲一起创收,我觉得一个人过得再好也不算好,我们整个村子人全都富起来才是最好的。”赵鸿说。
去年一年,赵鸿的文化大院一共接待了11余万游客,回首这一年的努力,赵鸿十分感慨,没想到自己的小愿望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越来越多人通过《山海情》了解了闽宁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采访结束后,赵鸿急忙去贴春联。他告诉记者,春节临近,他也想让文化大院充满年味,让那些曾经代表着艰苦奋斗日子的老房子、老物件一起焕发新生机。“新的一年就要来了,欢迎大家到闽宁镇体验移民生活,感受闽宁镇20多年来的变迁过程,欢迎大家过了春节就来,我在这里等着大家!”赵鸿高兴地说,下一步他准备再还原剧中一些场景,以及展示一些闽宁镇脱贫攻坚的成果,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他的努力,能更好地了解闽宁镇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记者 崔瑶 班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