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古城墙。记者 李飞龙 摄
固原古城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亦是交通咽喉要道。古人评价其地理位置时常会说:“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汉武帝时在今原州区境内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因城池坚固,史称“高平第一城”。后多次修葺,北周新筑原州城,原高平城成为新筑城之内城。从此,固原城始有内城、外城之格局。明时为边关九镇之一,是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因此也成为西北重镇。明景泰三年(1452年)修葺城池,明成化五年(1469年)增筑内城。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边总督秦纮筑外关城。明万历三年(1575年)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给外城以砖。至此,固原城的最后格局和形制基本成形。固原博物馆现存有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它是固原古城的历史缩影。现在,固原外城的西北角保存完好,可以一睹固原古城的风姿。
开城遗珠:安西王府
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原州区开城镇。据《元史》记载,元至元九年(1272年)十月,世祖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封地,驻兵六盘山,以镇秦、蜀。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攻占四川,完成统一后,开城府统治河西、吐蕃、四川、陕西,节制西部,成为西部地区的军政重镇。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安西王忙哥剌病逝后,忽必烈封阿难答继承安西王王位。元大德十年(1307年),阿难答因皇权斗争失利被罢免王位、收取秦王印,安西王府辉煌的历史由此结束。元大德十年(1307年),开城地震,安西王府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王府5000余人遇难,王宫全面毁坏。安西王府不但是西北军事重镇枢纽指挥中心,屯田戍军、开发建设指挥中心,还是中国再次架通中亚、西亚 “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