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宁夏文旅 -> 文化宁夏
红色印记∙革命文物里的英雄史诗 ③ | 海螺声声,见证铁的纪律与无私奉献
2025-09-08 22:13:26   
2025-09-08 22:13:26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这枚海螺长27.5厘米,通体呈白玉色,上部三层螺旋状,下部锥形。表面有带状螺旋纹,螺旋纹上有盐锈迹,螺口有小孔,便于穿绳携带,外表光滑,折角处的些许磕损,留下了辗转流传使用的痕迹。

  要探寻这枚海螺号的故事,得从红军西征说起。1936年,红军西征来到宁夏海原,红一军团红二师第三团团长阮金庭、政委萧峰带领部队驻扎在宁夏西吉硝河古城,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到来积极筹备粮草。红三团政委萧锋回忆,周恩来副主席曾特别强调:“西征路上,一定要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这枚海螺号被黄万保精心收藏了近40年,并不时拿出向家乡人讲述当年红军来到他家的情景。1974年,宁夏博物馆工作人员寻访革命足迹,专程前往海原征集。黄万保家人将海螺号捐赠给国家。2001年,它被正式认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从南国海滨到西北高原,这枚静静陈列在宁夏博物馆的海螺号,见证红军铁的纪律,铭记百姓无私支援,象征军民“永不分离”的深情,激励后人传承精神,奋进前行。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联合出品

  监制:马晓芳 周一青

  策划/文案:王刚

  设计/制作:李姿睿

  拍摄/剪辑:葛龙

【编辑】:葛龙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