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城南有座大山,与华山同名,叫南华山,海拔2955米,比贺兰山低601米,比六盘山高13米,是宁夏第二高山。
有人形容它是“海原人的母亲山”,特别是在秋天,总有一些白色的烟云沿着山顶飘过,仿佛一面白色的轻纱浮在母亲的脸庞。
静静的南华山上,白桦树影交织错动。主峰马万山尘封于时光深处,秋草如长发一样随风柔顺地向上飘着,飘着飘着,飘进了秋天的云层,最后全部变成金黄色。海拔最高处,年迈的铁塔傲然而立,试图用实际行动延长整个山脉的翠绿。
南华山风光。
夏日茂盛的回音隐约可闻。这里曾有过一个铿锵故事,相传一日,明代著名御史赫瀛专程到海喇都(今海原县城)巡查养马,由固原游击将军、西安所千户陈守义和海喇都营的单百万陪同。出海城走了不远,进入南华山山门村,见山势巍峨,景色秀美,赫瀛赞叹:“山水相连,五脉通衢,真乃绝佳之地呀!”陈守义便说:“回大人话,此山名南华山,此沟叫五窍沟(五桥沟)。”
赫瀛一行顺着五桥沟观览而上,只见溪水潺潺,虫鸟争鸣,流水倒映着马群,嘶鸣腾跃。再抬头一看,两面山坡郁郁葱葱,遍山驰骋的骏马,犹如翡翠,秀峰上镶满了玛瑙宝石。赫瀛问道:“这些都是谁的良马?”陈守义指着身后的单百万说:“大人,此山上的良马都属海城单百万所有,对面那座高峰是华山的最高处,就是因单百万养马之多而得名为马万山。”赫瀛听完陈守义的介绍,转身看了看身后的单百万,说:“本御史巡察了诸多牧马营寨,唯有你的马膘肥体壮,神骧威骏,好一个单百万!”于是,赫巡抚吟诗道:
黑水城里黑水监,一代马征控胡天。
关山营牧绿草地,黑水苑饮清水源。
南华丰茂山嵎满,马万苍翠神驹苑。
官牧山前观神骏,牧马人中数老单。
古人这次神仙般的山中巡游,大概也是在历史深处的那个秋天吧。不然,那美不胜收的诗句中字里行间,能不充溢着浓浓秋韵?
后来,巡抚因海原的单百万为国养出了神骏良驹,欣赏他有统辖牧马营寨的能力,命单百万做了黑水监正,统辖马营,决定将南华山也定名为官牧之山。
南华山很大,你无法一眼窥望它的全貌。只能从不同的山口进入。多进一个山谷,你就会多了解一次南华山,多观赏一处风景就会多长一点知识。
南华山是博大的。1982年,国家地震局在此山脚下,发现并开挖了海原活动断裂带上有名的“刺儿沟探槽”,该探槽记录了6次8级以上的古地震事件,为人类认识自然打开了一扇“新窗”。
南华山是厚重的。1984年,在此山临近水源的一个阳坡上,考古队发现了古人类繁衍生息、生产劳动的“菜园文化”遗址,这些重大发现将世人的目光引向海原。如今,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彩色宝岛已被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往西北端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走,那里就是有名的“灵光寺”。山势雄浑巍峨,形似莲花一朵,古色苍茫,被一片金绿色包裹着,威风凛凛。古来文人雅士,因爱它的胜景叠翠,曾留下过许多诗咏:
山峦层层叠,撑空不肯低。
峰连花碧合,天并蔚兰齐。
绿树藏禅院,青云拥石梯。
探奇临绝顶,放眼陇东去。
——(清)朱美燮
华山千丈秦中峙,蓦地嘉名肇锡同。
黛鬟凝青含宿雨,螺髻抵翠动微风。
层峦痕湿朝烟碧,列嶂光余夕照红。
应许峰头重九天,画图点染属天公。
——(清)杨金庚
山鹰盘旋,位列海原八景之首的“灵寺散花”景点稳坐云端之下。鸽哨翻梁而过,老得掉了皮的桦树枝躺在地上,散发出一道坚韧的银光,将一山的秋色,穿越至八百多年前夏人的生活里。一串串不知名的红果子夹杂在云杉和落叶松间,红绿相掺,相映成趣。在这些林木之间,这里或那里,偶尔耸立出一棵参天大树,叶片飒飒,颤抖着枝梢伸向长长的蓝空。
历史上的南华山,不仅只有南华山这一个美名。自有地质发育史记载以来,海原大地经过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南华山慢慢上升,逐渐隆起为一座高山。在这一段幽远而迷茫的梦境中,南华山的名字变换了很多次,有时叫华山,有时与天都山合称天都山,有时叫五桥山,有时叫雪山,也有时叫花山,最后因其位置在海原县城之南,被定为南华山。
秋末初冬,这个季节走在草香浮荡的原始林区,寂静的山间回荡着清脆的鸟鸣,斑驳的枝叶下,稳坐着世代辉煌的丰碑,让人禁不住赞叹:“真没想到海原竟有如此美丽的地方!”
站在山的最西端,回望东山苍茫的峰峦,清凉的空气在时空里漫漶,一座昂然耸立的奇峰,仿佛守卫南华山的一位大将,他的脚凳环绕锦缎,周围有五峰岭,岭上有先贤陵墓,是南华山又一处独特的风景区。
南华山之所以如此美丽,不仅因为它的风景如画,最主要是因为它是海原人的水源地,山内五泉环列,清澈甘甜,如同母亲的乳汁,是海原八景之一的“五泉竞冽”景点。海原大地震幸存者说,1920年12月16日,震惊世界的海原大地震发生之后,所有道路中断,水路堵塞,幸存者被围困在南华山下的海城及周边村庄,要不是靠这座山上融化的雪水活命,生存下来的人怕是寥寥无几。所以,这座山又被海原人称为“母亲山”。
南华山有一条公路,当地人称它为“海原的66号公路”。如果说南华山是海原人的“母亲山”,那么这条公路也就是“母亲之路”。它从海原县城蜿蜒而上,将人的目光逐渐拉长,一直延伸至远方。
南华山,母亲山,海原县史前文明的摇篮。有人说,这是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但遗址古迹证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他们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还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菜园文化。(宁夏散文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白鸽/文 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