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扇成为展会现场爆品。
山花烂漫,浅笑盈盈。
非遗面塑栩栩如生,深受小朋友喜爱。
游客与山花合影留念。
踏春赏花。
花间小憩。
花美人更美。
嘛喇湾77号彩虹路两侧,粉白交织的山桃花、杏花相映成趣。邓伟平 摄
当第一缕春风掠过六盘山东麓,固原市彭阳县80万亩山花逐渐被唤醒,从茹河峡谷、悦龙山蔓延到家家户户的房门前,将彭阳县染成了粉白交织的巨幅画卷。4月13日,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 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正如火如荼。
每一处景观,都让人意想不到
四十二载生态耕耘绘就彭阳梯田花海
四月的风,是彭阳的信使。它掠过黄土高原的褶皱,将春意揉碎成漫山遍野的桃花与杏花。站在金鸡坪的梯田高处望去,粉白的杏花如轻纱般铺展,桃红又似泼墨般晕染,层层叠叠的梯田被染成了斑斓的绸缎。顺着阳光远眺,山峦边界不甚清晰,仿佛披上了一层纱衣,但岩间挤出的几簇倔强花枝,却格外显眼。山间的花瓣随风轻颤,像是大地在低语,诉说着一段从荒芜到繁盛的传奇。
“这是我第一次来彭阳,这里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漫山遍野的山花,整齐的梯田,飞流直下的瀑布,每一处景观都让人意想不到。”游客秦月霞轻轻触碰着山花,感慨极了。
也许秦月霞想象中的彭阳,还是四十多年前的样子。那时的山是沉默的,裸露的黄土与嶙峋的岩石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画卷。土地皴裂如老人的掌心,风起时沙尘蔽日,雨落时泥流肆虐。荒山秃岭间,连飞鸟也吝啬驻足。
转机始于1983年彭阳建县,彭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宏伟蓝图。彭阳人扛起铁锹,推起独轮车,用血肉之躯与自然角力。他们削平陡坡,垒石筑埂,将支离破碎的坡地改造成蓄水保墒的梯田。一锹一镐,一代接一代,营造起174.18万亩的人工防护林地,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期的3%提高到21.27%,是宁夏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区之一。
山渐青,水渐碧,曾经寸草不生的沟壑,终于孕育出一棵棵树木的嫩芽。如今的彭阳,处处是景。驾车行驶在嘛喇湾77号彩虹路,抬头可见湛蓝天空,远眺则是层层叠叠的梯田,红、黄、蓝三色路面与周边粉白交织的山桃花、杏花相映成趣。转入牛湾杏花岭,千亩杏林沿着缓坡铺展,花开时如粉白色的潮水漫过山谷,农舍的炊烟从花海中升起,“桃花源记”般的农耕画卷展现在眼前。这场以花为媒的嬗变,便是彭阳绽放的“生态觉醒宣言”。
山花还没去看,先买了一大堆特产
217家企业带着百余种特色产品来展销
若说梯田花海是彭阳的诗意底色,那么山花节的农文旅展销会,便是泼洒在这底色上的浓墨重彩。
展销会现场,吴忠的八宝茶味美香甜,吸引着游客们驻足;中宁的枸杞制品一字排开,枸杞果、枸杞原浆、枸杞酒让人眼花缭乱;彭阳本地的摊位前,红梅杏干、小米黄酒、土蜂蜜整齐摆放,空气中浮动着甜香与谷物发酵的醇厚。
“平凉锅盔今天已经卖完了,明天我多带点。大家看看这家的豆干,也好吃得很!”来自甘肃的“平凉饼哥”侯俊武,在展销会开售一小时内,100个个重四斤半的大锅盔便被一抢而空。不少人还站在他的摊位前久久不肯离去,借着人气,他扭头帮隔壁来自吴忠市的豆干打起了广告。
早上四点半起床,驱车近两个小时从平凉赶来展销会的侯俊武没想到,来逛山花节的人会这么多,自家的锅盔会这么受欢迎。“我已经考虑在这里开一家店面了。”侯俊武笑道。
彭阳当地的农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上乘自不必说,而展销会中来自甘肃的企业也不少。在侯俊武隔壁,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王星带着满桌的苹果制品而来,苹果干、苹果脆、苹果花茶,每样都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但他更在意的是合作——望着漫山的山花,他想着如何把彭阳的山花制成茶,让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花香一起升腾。
这场跨省联动的展销,让彭阳山花节成了西北农特产的“会客厅”。庆阳的党参、盐池的滩羊肉、海原的杂粮……山河馈赠在此汇聚。游客提着购物袋在通道间流连,袋中装着的六盘山菌菇、彭阳辣椒酱、甘肃胡麻油等等也成了移动的广告,走着走着就会被人拉住询问:“你这个酱是在哪家买的呀?”
“本想来看山花的,结果山花还没去看,先买了一大堆特产。”来自中卫市的游客王宏伟提起手里的“战利品”说。
非遗展区是另一幅光景,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瓷雕、皮影、面塑等绝技,孩子们被精彩绝伦的技艺深深吸引,他们簇拥在展台前,眼睛瞪得圆圆的,小脸上满是惊叹与好奇,发出阵阵赞叹 。
会场中熙熙攘攘,固原市原州区供销社的电商运营人员孙锐国也忙得满头汗,他在每个摊位前停留,添加摊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希望将来有机会合作。
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站在园区企业的摊位前,卖力地推销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园区内的各色产品。
217家企业从省内外34个市县区赶来,带着百余种特色产品,让山花节的农产品展销变成了微缩的西北百花园。游客吃着彭阳十大碗,看非遗传承人现场剪纸,指尖划过精美的刺绣。这漫山的花,早已不只是风景,更是连接山河的纽带,让各地的故事在花香中交融。
家门口种杏树,开花结果都是 “宝”
彭阳正从“山花流量”向“产业增量”转型
四月的彭阳,是一场人与自然共舞的盛宴。镜头对准花枝的摄影师,画板支在田埂的写生者,牵着孩子手的父母,每个人都在用目光收割春天。茹河瀑布的水声与游客的笑声交织,77号彩虹路蜿蜒如缎带,将金鸡坪的梯田、五峰山的古刹、姚河塬的西周遗址串联成诗。
山花节不再是简单的赏花打卡,而是打开彭阳的密钥。“我们正从‘山花流量’向‘产业增量’转型,让‘颜值’真正转化为‘产值’,山花节期间,彭阳县预计接待游客75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收入3亿元。”彭阳县文旅局负责人说。
而更大的改变,藏在山花之外。在彭阳,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种着杏树,春天开花时是风景,夏天结果时是收成,秋天晒成杏干便是增收的希望。
“我家一共种了6亩红梅杏,其中4亩是2009年种的,两亩是县里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后种的,去年产量有4000多斤。”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村民蔺怀儒说。
如今,彭阳红梅杏已美名在外。彭阳县在全县范围内选取12家地标授权经营主体,实行经营主体分工,推动红梅杏进企业、进超市、进农贸市场,组织陕西、甘肃、山东等外地客商就地就近收购群众采摘的鲜杏。2024年,彭阳县林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58亿元,为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增收1616元,实现了“山绿”与“民富”共赢。
当山风掠过花海,带着花瓣飞向远方,彭阳的故事也在随风传播。山花节、梯田节、自行车挑战赛……节庆与赛事如接力般贯穿四季,让“美丽经济”的脉搏永不停息。彭阳人清楚地知道,当他们用双手重塑山河时,山河早已将丰饶悄悄藏进每一朵花、每一颗果、每一寸土地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蔡莞郁 /文 韩胜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