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公益行动
行动,才是最好的爱
2023-05-19 15:24:36   
2023-05-19 15:24:36    来源:新消息报

孩子们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康复。

孩子们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康复。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基层市县区用心用情为残疾人服务的故事。这些故事给广大残疾人朋友带来了幸福,也为全区残疾人工作者启迪了思路。对全区47.5万残疾人来说,有全区残联系统工作者的陪伴,天天都是助残日。

  银川市: 早发现早干预,让残疾儿童早康复

  今年7岁的磊磊(化名)在银川市兴庆区读一年级,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与普通孩子无异,成绩也很优异,而鲜为人知的是,磊磊曾经是一名“孤独症”儿童。

  磊磊3岁半时仍不会说话,妈妈雷洁(化名)带着磊磊到医院检查,被告知是“孤独症”患儿。拿到医院报告单,雷洁当时就崩溃了,一度还患上了抑郁症。为了孩子,雷洁辞去工作,专门照顾孩子。直到2021年,雷洁在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碰到特教老师安丽坤,家人的生活出现反转。安老师告诉她,像磊磊这样的孩子可以到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训练,6岁之前是孩子的黄金康复期,不能错过。于是雷洁带着孩子来到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当时磊磊4岁多。在安老师和康复中心老师的指导下,雷洁坚持每天带磊磊上课,回家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对磊磊进行康复训练。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三四个月的训练,磊磊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了,雷洁激动地掉下眼泪。经过3年训练,老师告诉雷洁,磊磊可以正常上学了。

  据了解,银川市残联自2022年以来,共免费为104名0—6岁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对30名7—14岁的残疾儿童开展入户康复指导,还积极探索开展7—17岁残疾儿童职前康复,为他们开设识字写字、烹饪、家务打扫、艺术、体育等课程,并模拟分拣包装、手工制作、净菜工厂等多种就业场景进行实操练习,帮助更多残疾儿童少年走出困境,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银川市残联理事长马黎刚说:“早发现、早干预是残疾儿童康复的关键,而0—6岁又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期。为此,我们通过全面筛查,努力做到对有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免费为孩子们提供肢体、言语、认知、视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下一步,市残联还将加大投入力度,精准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使更多残疾儿童实现康复梦想,共享美好明天。”

  红寺堡区:“红马甲”上门 残疾人受益

  对于瘫痪在床、一家人生活仅靠妻子打零工维持的雷鹏(化名)来说,2023年是个好年份,因为这一年,他开始领取低保,加之以前领取的残疾人“两项补贴”,雷鹏家终于有了一份能够维持生计的固定收入。“这都得感谢‘红马甲’上门代办服务啊!”雷鹏激动地说。

  今年49岁的雷鹏家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民街道紫苑社区,2018年,因脑出血失去劳动能力,2022年,又因颈椎疾病导致瘫痪。这几年的医疗费开销让这个家庭一贫如洗。2022年5月,红寺堡区残联了解情况后,“红马甲”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经过残疾鉴定,确定雷鹏为肢体一级残疾,便为其办理了残疾证、低保等相关手续,并在次月为其申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今年4月,红寺堡区残联还对雷鹏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据介绍,2021年年底,红寺堡区残联组建了7支“红马甲代办服务小分队”,根据特殊困难残疾人需求开展上门代办服务。以行动不便且家庭无照护能力的重度肢体残疾人(盲人)和一户多残等残疾人群体为服务对象,为行动不便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定期联合专家对符合“上门评残”条件的残疾人进行入户鉴定,解决残疾人行动不便、评残困难的问题,还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残疾人帮办台绿色通道。

  据统计,2022年以来,红寺堡区共为612名特殊困难残疾人开展上门服务。红寺堡区残联理事长海琴说:“通过一年多的服务,‘红马甲代办服务小分队’做到残疾人需求事项快速办、一次办,打通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今后还将从残疾人需求出发,分类精准施策,不断提升‘红马甲代办服务小分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在各乡镇、村民生服务中心设立帮办代办点,缩短服务距离和时间,让广大残疾人得到更精准的服务。”

  惠农区:无障碍家庭改造实现“一户一策”

  吴天仁家的卫生间是量身定制的。用塑钢材料制作了隔断,只要进入卫生间,人体感应照明灯就会自动打开,智能马桶可以自动冲水。卫生间还配备了热水器、浴霸、浴凳等淋浴设施,让吴天仁和母亲以前最头疼的洗澡、如厕问题变得超级简单。

  吴天仁是肢体一级残疾,家住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12岁时因触电导致双臂截肢,失去劳动能力。他的母亲今年76岁,系肢体四级残疾,一家有两个残疾人,洗澡、如厕成了最困难的事情。2022年,惠农区残联了解到吴天仁家的情况后,结合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对他家的卫生间进行了个性化改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

  2021年,吴天仁参加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男子跆拳道k41级铜牌,今年他积极报名参加自治区第十六届运动会暨全区首届残特奥运动会。

  家住惠农区南街街道的吴晓东是视力一级残疾,他原本是一名优秀的厨师,几年前因患上脑垂体瘤双目失明,从此远离自己热爱的事业。惠农区残联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为他的生活扫除“障碍”。

  在吴晓东的家里,电饭煲、热水壶都带有盲文语音提示,电磁炉有盲文语音提示且具有防滑功能。此外,他家每一个有棱角的地方都装了防撞条,楼梯也装了适合他本人身高的楼梯扶手,浴室则安装了折叠浴凳。

  记者了解到,惠农区残联在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中,优先安排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兼顾各类别残疾人需求。在残疾人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模拟体验残疾人生活场景,去发现、寻找障碍,根据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商讨“碍”的去留以及改造后的实用价值,甄选每一户的改造信息,最终确定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家庭。截至2022年底,共投入240万元,完成各类别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惠及1168人。

  惠农区残联理事长王国栋表示:“我们制定的‘一户一策’方案,经过一年多实施,发现这样的改造更受残疾人家庭欢迎,也更接地气。”(记者 方海鹰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