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资讯
关心+认可 助力孩子走过青春期
2018-12-11 08:43:34   
2018-12-11 08:43:34    来源:新消息报

res01_attpic_brief.jpg

学生通过书籍了解青春期。(资料图片)

  银川一11岁小学生失联、银川两名12岁男孩失联、吴忠一高三女孩离家出走、银川一13岁女孩失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新消息报就报道了4起学生失联的新闻,让人揪心。梳理这些报道不难发现,这些孩子都是即将或步入青春期,因为学业或者其他原因而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方式。

  “多事”的青春期

  提到儿子的青春期,银川市民刘女士用“简直要崩溃”来形容自己那时的状态。“儿子学习一向不错,但中考前两个月,却叛逆得要命,怎么说都不肯学习。为此,我辞掉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天天盯着他。但儿子却跟我玩花样,我在学校南门等,他却从北门出。”无奈之下,刘女士找班主任谈,找心理老师求助,把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慢慢地,儿子叛逆的状态才有所改变,最终升入高中。 

  韩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三,因为韩先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自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子关系就很紧张,一度发展到互不说话的地步。最近孩子的厌学情绪特别严重,又拒绝与父母沟通。无计可施的韩先生准备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陶越男是银川十八中的一位语文老师,任教14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时不时地,她总能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在家脾气大得很,动不动就大喊大叫的。”“孩子回家就不愿意说话,吃完饭就回自己的房间,也不知道在想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 

  银川回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丁永红经常和学生聊天,她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不快乐。“学习不好的不开心,学习好的也很难高兴起来,动不动就紧张,担心哪一天自己成绩掉下来或者被别人超过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因为大人的关注点主要在分数上,致使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很在意,除了分数,不少孩子不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脆弱”的青春期

  银川市教科所教研员马丽在其《点亮心灯》一书中,对青春期的中学生有过清晰地描述。 

  青春期作为一个特殊的成长期,突出特点表现之一是,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即孩子往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愿意袒露,主要不向成人袒露。这是他们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导致的。二是,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即心理上的自我感觉成熟与实际能力的不对称。在与父母交往中总认为父母说的自己都懂,甚至认为父母过于“迂腐”,不理解自己,但实际上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是非分辨能力都很有限。三是,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当与父母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他们会情绪失控,导致与父母发生较大的冲突。 

  初中时期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和地位等,这种自我关注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制造出假想的观众,认为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自己。所以初中生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负面的评价。当他们对自己不满意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他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人告状了……总之,他们认为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 

  丁永红老师介绍,正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敏感、脆弱,所以特别容易捕捉并放大别人的指责、批评等,并用自己的理解去处理这些信息,这样的负面情绪持续积累,孩子内在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出现自我评价很低甚至自暴自弃的现状。慢慢地,孩子就会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结交不良朋友等。因为没有归属感,当有一点外界刺激时,孩子就容易逃避或者采取极端的方式。

  需要“呵护”的青春期

  正因为青春期的特殊性,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也要采取特殊的应对办法。 

  陶越男老师认为,对待青春期的学生要张弛有度,既有要求,也要给予尊重,适当放手。“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疏导。像我注重平时的教育,比如设计一些给学生减压的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室外活动等,从方方面面渗透教育。像最近讲罗素,对于人为什么要活着的这个问题,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很好的小视频,他们看了之后既很震撼,又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另外,老师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不从言语上刺激孩子。班主任老师更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一旦发现哪个孩子有思想问题,就及时叫过来谈心,把孩子的心结尽快打开。” 

  除了学校教育,家长更要多关自己的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和示弱,绝对不能和孩子对着来。孩子毕竟心智还不成熟,一味地激化或放大矛盾,最终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孩子。有时候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双方都冷静下来反思。 

  丁永红老师介绍,家长还要多学习,学会用更多方法教育孩子,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父母是孩子的表率,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多向内看,多要求自己,不要总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很多时候,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也跟着改变。 

  很多孩子出现问题与学习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厌学,这与孩子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有关。所以,家庭教育要注重对孩子学习目标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能做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关心,二是认可。家长多关心孩子就会尊重孩子,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可以问他怎么了?他想做什么?他认为可以怎么解决?这样平等的对话,既让孩子的情绪有宣泄的出口,又培养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可孩子也同样重要。试想一下,成年人在工作中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很愉悦,很有成就感,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同样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认可可以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从所做的事情中得到价值感。对于孩子来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驱力就是亲和内驱力,指的是孩子特别希望得到关心、亲近自己的人的肯定,尤其是父母、老师等他尊重的长辈。得到这些长者的认可,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他的努力被“看见”了,只有这样,孩子才觉得你懂他,也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记者 焦小飞)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瞿学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