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近日,4岁小网红“瑶一瑶小肉包”因一段被绊倒的视频陷入摆拍争议,引发公众对“流量小孩”的讨论与反思。如今,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以展示“萌娃”为主要内容的账号,不少家长将自家孩子打造成“网红”,博取流量。对此,专家认为,法律虽未禁止未成年人成为网络短视频的主角,但父母也不应让孩子的天真被流量“绑架”,应让童年回归纯粹的生长与探索,而非设计与表演。
小网红被绊倒 网友质疑摆拍
拥有超过2000万粉丝的账号“瑶一瑶小肉包”,因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多条瑶瑶的日常生活视频而走红,部分视频获得超过1500万点赞。
在最近引发争议的这条视频中,瑶瑶和一个小男孩在路上蹦蹦跳跳地走着,突然,小男孩伸出一只脚绊倒了瑶瑶,瑶瑶倒地大哭,视频里却传出了瑶瑶妈的笑声。有网友发现,该账号多次发布瑶瑶摔倒视频,质疑其母亲为了流量故意摆拍,还有网友分析了该账号发布视频的广告收入。
事件发酵后,该账号清空了带货橱窗,删除了争议视频。瑶瑶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她跟侄子说,和妹妹轻轻地玩一下,随后侄子用脚绊倒了瑶瑶。事后查看,瑶瑶没有受伤。瑶瑶妈说自己认识到了错误,接受网友批评,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可能伤害孩子的情况。
近日,当地妇联表示,已联合相关部门实地调查,目前瑶瑶已经进入幼儿园,身心健康,后期会持续关注她的成长。
劲歌热舞学话 多数有剧情设计
如今,网络上有不少和亲子、母婴、育儿相关的自媒体账号,部分内容因摆拍痕迹明显或小孩言行与年龄不符,引发争议。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未成年女孩儿穿着清凉、劲歌热舞的视频屡见不鲜。还有一些短视频中,家长让孩子学习大人讲话,展现超出年龄段的成熟和“智慧”,以此来吸粉。有些父母会让小孩刻意模仿成人“教训”父母,甚至模仿“夫妻对话”,这些“小大人”似的言论被贴上了“像极了和女朋友吵架”“霸道小总裁”等标签。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反映儿童生活日常的视频,实际上大多有剧情设计,甚至有些还有专业人士参与录制、剪辑。
有短视频博主称,拍摄短视频时要构思孩子的念白,以提高短视频引流效果,只有粉丝多了,才能有更多品牌来谈合作。不少MCN(网红孵化机构)也在出谋划策,打造“网红账号养成模板”,为一些家庭博主提供内容、热点、流量等方面的建议和协助。
打造“流量小孩” 家长的行为合适吗?
“瑶一瑶”事件在网上引发了“流量小孩”的讨论,网友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少网友认为,过度“晒娃”可能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尤其是当孩子尚未具备自主意识时,家长的行为可能对孩子未来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公开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信息泄露甚至人身安全问题。
也有少数网友认为,只要不违法,家长有权决定如何分享自己的生活,包括孩子的照片和视频。父母和孩子一起赚钱并不丢人,好的物质条件,也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对此,北京京臻律师事务所律师初小菲提醒家长,若以赚取流量、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进行“晒娃”拍摄,内容存在刻意设计、博取眼球,就会涉及过度消费孩子形象、隐私等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享有隐私权和肖像权,父母虽可代理未成年人行使权利,但不得滥用监护权,过度曝光孩子的生活,否则可能侵害其隐私权和肖像权。如果父母拍摄的视频中有疑似虐待、为博流量作出危险动作等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也可能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专家:“恶搞”摆拍易造成情绪创伤
家长让孩子过早地暴露在聚光灯下,参与商业活动,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对此,心理咨询专家韩三奇表示:“背离儿童真实需求、单纯追求流量的摆拍行为,对儿童身心造成的伤害是深远且难以修复的。”
韩三奇表示,如果家长缺乏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那么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漠视人生、轻视他人,甚至以挑战公序良俗为乐。具体而言,某些“恶搞”摆拍行为首先会伤害孩子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对于低龄儿童,由于他们的大脑情绪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早期的情绪创伤会留下深刻的印记,伴随他们一生。
初小菲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父母、平台及广告主的责任边界;平台应加强自律,制定规范限制涉及未成年人的商业行为,并加强“儿童出镜”内容的审核;父母则应谨慎发布孩子视频,避免过度曝光和商业化,优先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利益。公众也可通过举报机制监督不当行为,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