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资讯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银川能源学院学子奔赴边疆基层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
2025-05-26 09:39:00   
2025-05-26 09:39:00    来源:宁夏新闻网

  在同心县五中,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一位年轻的教师已站在教室门口,用带着江南口音的普通话迎接每一个学生。他叫钱伟扬,来自江苏淮安,2021年从银川能源学院毕业后,主动选择留在宁夏,成为同心县的支教老师。一年来,他探索“游戏化教学法”,用《西游记》人物设计英语角色扮演,鼓励学生用英语日记记录山歌、农谚,给体育课训练器材起英文名“脱贫坡”“节水沟”等,被学生家长称为“用洋墨水浇旱塬苗”的有为青年。“其实,像我一样,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途径,毕业后留在宁夏或西部地区的学子,在银川能源学院至少有数百人。”钱伟扬对自己的选择丝毫不后悔。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银川能源学院的育人基因。”学校副校长马艳丽介绍说,这所扎根宁夏26年的应用型高校,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写入育人总体规划,大力推广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不管是多功能活动室、辅导员工作站、心理咨询服务室,还是领导接待室等功能空间,无一例外引导青春坐标锚定国家需要。今年五四青年节,学校鼓励学子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学校毕业的学生75%留在西部或边疆地区,据悉,今年报考西部计划志愿者已达1000人左右。

  “我们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一门‘服务西部实务’课程,组织学生到宁东能源基地、毛乌素治沙区等实践教学。”教务处处长李涛介绍,学校近年来构建起“专业教育+国情教育+使命教育”的特色培养体系,每年派出近千人次参与西部专项实践。正是这样的浸润,让越来越多学生选择“自找苦吃”。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张玮在乡村振兴中找到人生方向;大数据专业的焦海洋在新疆喀什伽师县扎下了根;电力学院的杨倩、黄彩琴进入国家电网宁夏有限公司和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物联网专业的郭士路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管委会,与他一道前往新疆工作的有梁博宣、杨海燕、张昊升、柳黄河等10多位同学,多人获得“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称号”。

  “学校将持续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育人机制,搭建供需直通车,传递发展好声音,让更多学子‘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学校副校长张九鼎说。近3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形成能源化工独树一帜、实践育人精彩纷呈、“三合三融”更上层楼的三大办学特色。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等各种奖励607项,获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20项,这为新时代青年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动人篇章打下了学识基础。2023学年,学校在全区就业工作评价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位居全区本科高校前列,连续两年获自治区就业工作一等奖。(通讯员 赵桂生)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