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段建设3栋综合教学楼,目前1号楼开始浇筑二层混凝土,2号、3号楼正在绑扎二层钢筋。”7月10日,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十三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标段项目经理张静说。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是银川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缩影。
近3年,银川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150亿元,累计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64个,新增学位5万多个,设施设备投入8.7亿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让“教育在银川”品牌成色更足。
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十二小学校长张树鹏介绍,作为新学校,该校先进的教学设施可满足教育教学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有西夏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熟的管理模式加持,学校投用后,可满足附近小区的适龄儿童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
“孩子上学步行不到10分钟,很方便。”银川市居民刘娜说。家长的切身感受,源自教育部门的不懈努力。在市区,银川市织密教育网,近3年累计投入约48.9亿元,实施银川市第四十三中学、西夏区第二十二小学等一批新改扩建项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城区学位供给,逐步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在乡村,通过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提升寄宿制学校条件。灵武市对部分乡村学校进行合并,推动校车接送全覆盖,泾兴小学新建食堂和配套设施,让孩子们吃上“暖心午餐”。
银川市在完善教育硬件设施的同时,不断改善和提升软件条件,依托教育城域网建设,城乡教师通过“云教研”共享优质资源,农村学校也能“触屏即听名师课”。
“到2030年,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将覆盖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向‘紧密型’‘特色化’升级,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三区及两县一市教育协同发展,使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银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焦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