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民生在线
孩子好动、写作业拖拉、学习不积极……
这些问题愁煞人,心理老师为您支招
2019-02-26 08:09:37   
2019-02-26 08:09:37    来源:新消息报

  案例

  “妈妈真不想管你了”

  新学期开学,家长马女士觉得自己的苦日子又来了。她11岁的儿子豆豆上五年级,聪明活泼,但一提起学习就蔫了,写作业更是糟糕,每天尽管放学就动笔,但效率非常低。豆豆好动坐不住,写一会儿就东张西望,作业不拖到最后不着急写。假期更是如此,总是在开学前“恶补”。为了赶时间完成的作业,质量自然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豆豆从小到二年级都是妈妈带,三年级开始,他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调回来,一家人才团聚。尽管豆豆与爸爸的关系不错,但爸爸却没有在他心中树立父亲的威信。一开家长会,老师就要求加强家庭教育,但马女士觉得自己已经无计可施了:“道理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也满足他的爱好哄过他,骂过甚至打过,但就是推不动他去学习写作业,气得我很多次都想放弃不管了。”

  解析

  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丁永红是银川回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具有丰富的学科任教和心理咨询经验。在她看来,中小学生中像豆豆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学习主动性差。要想解决问题,父母先得找原因,为啥孩子会这样? 

  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但这个比例有限,多数是后天的原因,丁老师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婴幼儿时期,即0岁-6岁是专注力训练的重要时期,但却被不少家长忽视了。“仔细观察幼儿园的孩子就会发现,有的孩子拿到玩具会琢磨怎么玩,玩起来很专心,有的孩子一会儿玩这个玩具,一会儿玩那个玩具,最后什么玩具都没有好好玩。”这就是孩子专注力的差异,但不少家长在带领孩子时认为他不哭不闹就行,没有意识到要去训练孩子专心做事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是孩子小时候玩耍时,父母或者其他人总是不停地打断,按照大人的意愿指挥、纠正、强调孩子要怎么怎么做。长此以往孩子形成断断续续的思维,做事不能够坚持,内在动力也弱,因为都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一些强势的家长更是想要操控孩子的一切,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动脑、动手,做事也不走心,因为在孩子看来,自己做完还是会受到家长的指责,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 

  其实,在家长的一味要求或操控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是缺乏爱的。尽管他们的父母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但孩子认为自己不管怎么做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家长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孩子,其实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孩子潜意识并不认可父母的做法,孩子的接受只是外在的、被迫的,他的内心是反感排斥的。所以,面对家长的软硬兼施时,孩子的表现就是无动于衷。 

  三是父母从小对孩子的催促,指责孩子穿衣慢、吃饭慢……父母的本意是用言语激励孩子,但实际是越催越慢。因为催促时,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催促的语言上,并没有放在所做的事情上。在家长不停地催促中,孩子变得专注度不够,学习内需力差。 

  四是电子产品的影响,电视、电脑、手机播放画面的速度快、色彩鲜艳,对孩子的视觉、听觉刺激大,如果孩子从小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他的大脑就对这种速度快、色彩艳的东西敏感,而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由于琐碎且重复,自然引不起孩子太多的兴趣。所以,孩子小时候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长大后在规定使用时间的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边看边讲,分散速度、颜色对他的刺激。

  应对

  从孩子兴趣入手,训练专注力

  对于已经错过从小训练专注力的“问题孩子”,丁老师建议,孩子是有可塑性的,家长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方法总比困难多。 

  一是定时定量训练专注力。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商量制订细则,如每天规定孩子在20分钟或者30分钟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有奖赏,比如吃好吃的、看电视等,做不好则有惩罚,如减少游玩时间等。在实施过程中,家长不要只做监工,而是帮助孩子一起完成。同时家长根据孩子完成的情况适时调整,探讨完善细则。定时定量的训练方法若能坚持一两个月,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 

  要注意的是,对于学习主动性已经很差的孩子,如像豆豆这样的,家长要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比如一起下跳棋、打球、玩扑克牌的24点游戏等,从外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二是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导孩子做读书摘抄、记录心得,既要把阅读所学用于学习,又从书中寻找激发学习的动力。 

  三是从运动方面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运动锻炼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和大脑有利,更有利于意志力和自信的形成。喜欢运动的人,往往更加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积极。现在运动项目丰富多样,只要仔细观察,耐心培养,总能找到适合孩子的运动。 

  根据自己多年的任教经验,银川市实验小学的朱莉莉老师建议,关于写作业磨蹭的问题,家长可以试试给孩子规定作业写完的时间,如果到点没有完成,就把作业本拿走,同时给老师说明没有完成的原因,让老师协助纠正磨蹭的问题。如此整治几次,一般都会纠正过来。 

  总之,教育和管理孩子,家长只有不抛弃不放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孩子才能越来越好。(记者  焦小飞)

【编辑】:李静1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