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快看!我的正前方有一只狐狸!”11月1日,记者一行4人在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索桥附近栈道上,与一只狐狸来了个“亲密”接触。
它谨慎地靠近,叼起饼转身跑了
11月1日11时许,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一行4人来到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索,白雾如飘带缠绕在群山间,如身处仙境中。
“太美了”……在索桥附近的栈道上大家高声大喊,抒发心中激情。突然,记者小韩大喊了一声:“快看!快看!我的正前方有一只狐狸!”
“哪里?哪里?”几个人闻声看去。只见一只棕灰色毛发的狐狸站在20米远处,看着大家,丝毫也不怕人,样子萌萌哒,非常可爱。
“来!来!来!这里有吃的。”大家纷纷从包里拿出吃的东西,狐狸竟然也像听懂了似的靠了过来。一位同伴丢出去一小块饼,另一个人丢出去一块面包。狐狸谨慎地靠近,叼起饼转身跑了,把饼藏在不远处的树洞里,然后依旧站在不远处看着大家,看样子是在等待喂食。记者又丢出去一块饼,狐狸依旧叼起,藏到不远处。来来回回10多次,记者丢饼的距离也从离狐狸几米远到半米远,饼也一次次被它叼走,藏在四五处地方。直到饼全部藏完,狐狸才开始吞食被“轻视”了的面包。大家猜测:“可能面包不好储存吧!”
这时,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两位巡山安保人员经过,看到记者在喂狐狸,便拿出手机调出一段视频给记者看,“我以前也在这里拍到过狐狸,但不是你们今天喂的这只,我拍的那只脖子上的毛更红些。”一名工作人员说。看来,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狐狸不止一只。
据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保护自然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保护措施得力,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贺兰山中,除了随处可见的岩羊外,马鹿、蓝马鸡等时不时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给美丽的贺兰山增加了不少灵气。
资料显示,贺兰山仅脊椎动物就有21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如黑鹳、金雕、大鸨、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如马鹿、雀鹰、红隼、蓝马鸡等。
全区放生狐狸700多只,但此狐非彼狐
“你们遇到的应该是赤狐。”4日,银川中山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志军根据记者发来的狐狸照片作出判断。
“这只狐狸看着一点也不怕人,还和人挺亲密,难道是被放生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网上搜索相关新闻,还真发现了一篇2016年发表的题为《贺兰山现成群狐狸疑两年前被放生》的报道,但文中所说的狐狸是黑色的,和这次记者们遇见的显然不是一个品种。
这时,有人告诉记者,宁夏农牧部门曾经放生过狐狸。为了查找真相,记者辗转多个部门,最后找到了宁夏草原工作站。
据宁夏草原工作站于副站长介绍,早在2003年,农业部下达《生物防治鼠害推广计划》,放生狐狸就是其中一项。“主要目的是为了灭鼠。当年我们第一批养了10只银黑狐,分2组在盐池和海原放生,但因为种群数量太小,狐狸又是“一夫一妻”制,所以没见繁殖、没成功。后来,我们一个单元最少放5公、5母共10只狐狸。现在,我们在盐池、同心、海原、灵武、中宁等有草原的县都放生过狐狸;在内蒙古、河北也放生过。不过放生的都是银黑狐,从来没有放生过赤狐。”于副站长说,放生狐狸对控制地面鼠的效果很好,这项工作今年还在做。目前,宁夏已经放生了700多只狐狸。
显然,此狐狸非彼狐狸。
野生?放生?这只狐狸的“出身”还没确定
那么,记者们在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看到的狐狸到底是野生的?还是放生的呢?
“肯定不是野生的。”于副站长说,很可能是有人抓了野生狐狸,繁殖的下一代跑了出来,才会和人亲近。“野生狐狸圈养后又放生,也不会和人那么亲密。”
一位知情人表示,他曾在贺兰山附近的狐狸养殖场看到过赤狐。他猜测我们看到的这只狐狸可能是从养殖场里跑出来的。
“狐狸生性机警,特别是野生狐狸,正常情况下见人会绕着走、会躲避。”据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狐狸是杂食动物,贺兰山游客较多,再加上经常有人投食,可能是为了取食更方便,狐狸也不愿意千辛万苦地去觅食。久而久之,警戒距离也越来越近。“贺兰山里的岩羊起初也很机警,见到人就跑,但现在人来了它们也不跑,还在不远处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只能说:‘人与动物更和谐了’”。王先生说。
不过,王先生也提醒游客,狐狸属犬科动物,不排除携带狂犬病毒。贺兰山上的狐狸虽然与人的警戒距离近了,但它的野性不会变,人被咬伤或抓伤都很危险,所以最好不要主动靠近。(记者 李瑞红 韩胜利 文/图)
这只狐狸很有灵性,面对游客丝毫不惊慌,还能配合你的呼叫到近前等待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