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银川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点击‘一键回收’,专业人员就上门将我家的旧电视回收走了,兑换了5000积分,可以买一些日常的家居用品。”12月4日,银川市金凤区阅海万家A区居民李先生,拿着手机向记者演示网上售卖旧家电的过程。如今,“互联网+垃圾分类”对于阅海万家A区等小区居民已不算新鲜事。
“我家有专属的垃圾分类二维码,每天我都会把家里的垃圾按照类别分开装袋,然后在每个垃圾袋上贴上自家的二维码,投到小区里对应的资源垃圾投放箱里。”李先生说,小区里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员会对每个垃圾袋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积分直接进入居民的账户。“这些积分攒多了,就能兑换日常的家居用品。”银川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王新宁介绍,2017年年初,银川市引入“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在阅海万家A区和D区等8个试点小区,安装了资源垃圾投放箱,为每户居民配备一个专属二维码。
“垃圾如何分类是有学问的。”银川市区建小区住户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曾误认为快餐盒是资源性垃圾,便将快餐盒投到了“一般垃圾”垃圾箱里。之后,工作人员通过二维码找到张女士,为其讲解、指导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果有人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就会通过二维码找到垃圾的主人,帮助其重新分类。”王新宁说,城管部门每月都联合银川物尽其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到各小区,指导居民如何对垃圾分类进行分类,试点小区居民纷纷加入其中。
“我们将逐渐拓宽垃圾分类试点范围,让‘互联网+垃圾分类’这辆快车驶入千家万户。”王新宁说,截至目前,银川市已经投放1万多台资源垃圾回收箱、旧衣物及有毒有害垃圾一体箱、垃圾分类宣传一体机等分类设施,居民通过手机“一键下单”就可实现上门回收资源垃圾,也可让工作人员免费带走家庭有毒有害垃圾。(记者 李 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