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燕李村有个“羊银行”
2019-01-04 06:17:55   
2019-01-04 06:17:55    来源:宁夏日报

<p>  李寒梅和他的羊圈。</p>

  李寒梅和他的羊圈。

  2018年12月27日,西吉县最低气温达到-14℃。

  村部里炉火正旺,田坪乡燕李村的村干部却坐不住。天这么冷,得去几户村民家看看羊。

  “屋里坐。”看到入户干部,村民李寒梅迎了上来。干部致谢,直接进羊圈。

  羊羔没事,大家安心,转身进入李家坐下来慢慢聊天。

  说到家中情况,李寒梅叹气:“媳妇常桂琴患有骨髓瘤,去年化疗了两三次,多亏家里养了羊,要不日子不好过。”

  这也是村干部关注李家的羊养得如何的原因。李寒梅2015年被纳入“全赠半返”项目第二期,本来发展不错的他因为不可抗因素养羊存栏量减少,需要重点关注。

  “全赠半返”是自治区人社厅驻燕李村扶贫工作队探索实施的产业扶贫模式,利用3年时间逐步实施,每年一期。每期扶持30户贫困户,每户获赠8只母羊、1只公羊。第一期养殖户获赠8只基础母羊,一年后,要按赠予母羊数的一半返给第二期养殖户,帮扶单位给第二期养殖户再补充4只基础母羊,循环带动,滚动发展,就像一个“羊银行”。

  李寒梅获赠9只羊后,一直养得不错,2016年按时返还给第三期养殖户燕勤天4只基础母羊。但他的妻子抱恙卧床,2017年和2018年他不得不卖掉20多只羊贴补家用。

  为了帮助李家摆脱困境,驻村工作队队员、村第一书记郑强等干部积极联系,通过闽宁帮扶项目将李寒梅二儿子送往福建省福州市企业打工,解决其就业问题。

  “坚强面对,好好发展养殖,日子一定能好起来。”村委会主任燕志博一边鼓励李寒梅,一边将老李的想法和打算一一记录,准备开会研究,为他寻求更多扶持。

  干部们来到村民孔林家时,他正在用胡麻油渣给羊拌料。

  孔林的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0只,其中10只是从村集体“返租代养”的羊。

  郑强介绍,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全赠半返”第三期项目户返给集体的54只成年母羊,本由集体经济组织饲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人员、饲料及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养殖效果不佳。

  经过入户走访和咨询专家,燕李村将集体羊只中状况良好的40只母羊返租给6户村民代养,每只羊每年给村集体上交租金150元,代养期间所产羊羔归代养者所有。

  这种“返租代养”方式,与“全赠半返”互为补充,既可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还可帮助缺乏资金规模小的养殖户扩大规模,获取规模效益,村民“返租代养”积极性很高。

  为帮助燕李村壮大村集体经济,人社厅又多方筹集资金,购买了160只母羊作为村集体资产返租给村民代养,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纯收入3万元,村民将代养所产生的收益约90%留给自己增加收入。

  村干部问了问孔林存栏羊的状况。前段日子,孔林有几只羊生病,干部一直关心病羊是否痊愈。“人社厅请的专家来给羊看病,配了药方。羊如果不精神,我就直接联系驻村工作队。”孔林笑道。

  “‘返租代养’的好处也体现在分圈饲养,疾病不易传播。”孔林说,母羊两年三胎,按照目前小羊五六百元、基础母羊千元以上的价格,只要自己认真饲养,一定能收回成本并赚到钱。

  据田坪乡干部介绍,“全赠半返”+“返租代养”模式旨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种养结合良性循环经济,逐步扶持养殖户规模化发展,最终打造专业化家庭农场。同时可以破解部分农民为照顾老人孩子、无法离土不能创收的困境,实现居家养殖增收致富。

  人社厅扶贫工作队和田坪乡签订委托协议,再由乡政府、村委会、相邻两批养殖户签订四方协议,详细规定“全赠半返”+“返租代养”模式各方责任和义务,约束各方履行合同,相互监督。

  养殖户的羊只饲养、繁殖以及出栏状况将被全程跟踪,各方合力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评估项目效果,保障模式顺利推进。

  据了解,燕李村“全赠半返”+“返租代养”养殖项目覆盖87家建档立卡户,共投放548只基础母羊和87只公羊,截至2018年10月,已产羔3870只,羊只总数达4505只。燕李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3800元增长到2017年的8264元。(记者 朱立杨 文/图)

<p>  扫码可看“羊银行”新闻短视频</p>

  扫码可看“羊银行”新闻短视频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