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她的爱,超越亲情
2019-02-22 06:57:00   
2019-02-22 06:57:00    来源:宁夏日报

  “榜样就在身边,这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幸福。”2月18日,说起谭淑章,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绿城雅居小区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面对生活的艰辛,近半个世纪来,75岁的谭淑章老人,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演绎出超越亲情的大爱,让3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健康成长。

  时光的指针回转至1972年,谭淑章顶住家里的反对意见,从湖南省湘乡市远嫁到宁夏石嘴山,成为3个孩子的继母。丈夫李妙哉在基建公司工作,前妻刚刚去世,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

  47年过去了,谭淑章仍然对第一次见到3个孩子的情景记忆犹新:“老大7岁,老二2岁,小儿子才2个多月。老二长得特别漂亮,像洋娃娃一样。”第一次见到孩子,谭淑章心生怜悯,也就是那一次见面,让她下定决心走进这个家庭。

  为了让3个孩子享受到完整的母爱,她作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我们俩以后就一个共同目标,砸锅卖铁,也要把这3个孩子拉扯大,他们就是我的亲生孩子,我也不要自己的孩子了。”谭淑章对丈夫说。

  如果仅止于母爱,谭淑章这一诺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母爱的浓缩而已;可贵的是,谭淑章照顾3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她不是亲妈,却胜似亲妈。

  “弟弟小时候经常鼻子出血,母亲就捏着弟弟的鼻孔止血,整夜不敢合眼。”二女儿李辉说,后来母亲就经常带着弟弟往医院跑,母子俩成了医院的常客。

  李辉上初中的时候,患上了突发性骨髓炎,被送到医院时适逢医生参加义务劳动,在谭淑章的奔波下医生连夜安排手术,使李辉躲过了被截肢的一劫。“做完手术后,医生告诉我妈要是当晚不做手术,我的腿就保不住了,我妈当时一把抱住我号啕大哭。现在想起来,她那是后怕,那是真心疼我!”

  全家人擦干眼泪,拒绝向命运屈服,坦然面对现实,在苦难面前更加团结一心。“我没有工作,可是我有力气,靠力气我可以让一家人过得好一些!”这是谭淑章在那段艰难时期常说的一句话。

  面对困境,谭淑章开始自学制作凉皮。每天凌晨3时至6时,李妙哉起床蒸凉皮,7时半去上班;随后由谭淑章骑着自行车,在煤机一、二、三厂家属区沿街叫卖。途中被马车刮到坡底,扎好流血的腿,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后来她又转行做裁缝,在老百货大楼门前摆摊设点,每天总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辛劳不言而喻,可是她始终没有后悔,没有退缩,没有一句抱怨。

  为了让家里的条件得到改善,谭淑章到砖厂拉过砖,从最初车都不会装的柔弱女子到拉得最多的“女汉子”, 谭淑章一干就是4年。

  谭淑章不仅对3个孩子悉心呵护,对远在老家的公公婆婆也是孝敬有加。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每月即使借钱也要按时给公公婆婆寄钱。等到家里条件改善后,她还将双方父母接到身边,让老人度过了一段儿孙绕膝的幸福时光。

  就这样,谭淑章硬是靠自己的勤劳和乐观与丈夫一起撑起了这个家。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3个孩子也在谭淑章的细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

  正当谭淑章打算安享晚年之际,李妙哉却因先后患上脑萎缩、帕金森症导致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和大小便都由谭淑章亲自料理。除了为丈夫翻身、擦拭身体,谭淑章每天还要用轮椅推着丈夫出去晒太阳,与社区老人们聊天,李妙哉从生病到去世,没有生过褥疮。

  这一家人风雨同舟、坚强乐观,把别人眼里的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用行动践行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2016年12月,谭淑章一家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孩子们也延续了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小儿子李建设更是把对家人的爱传递给社会更多的人,10多年来坚持每年义务献血2次,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

  谭淑章一家多年来形成的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好家风,不仅让自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子孙受益,还为所居住的社区树立了好榜样,传递了正能量。

  绿城雅居小区所在的万盛社区,有一把“爱心”轮椅,社区里行动不便的居民大多用过它。这把轮椅的第一任主人是李妙哉,李妙哉去世后,谭淑章把这个八成新的轮椅精心擦拭、消毒后送到了社区居委会,让其发挥“余热”,方便了社区里有需要的人。

  如今,在这把“爱心”轮椅的带动下,万盛社区里像“爱心”轮椅一样的物件越来越多,社区居民们都愿意把自家还能发挥作用的物品送到社区的“幸福夕阳驿站”,让它们帮助更多的人。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李涛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