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流淌了20多年的“污水沟”银新干沟翻身了——
黄河里的鱼又回来了
2019-03-01 07:44:50   
2019-03-01 07:44:50    来源:宁夏日报

<p>  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水变得更加清亮(2月26日摄)。</p>

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水变得更加清亮(2月26日摄)。

<p>  银新干沟水质改善,黄河里的鱼回来了,吸引了垂钓爱好者(2月26日摄)。</p>

银新干沟水质改善,黄河里的鱼回来了,吸引了垂钓爱好者(2月26日摄)。

  核心提示:

  三类!三类!“臭名昭著”20多年的银新干沟翻身了,黄河里的鱼又回来了。

  2月25日,记者在全区主要入黄排水沟水质表上发现,在2018年9月之前,银川市银新干沟入黄口断面水质处于劣五类。去年10月,检测数据显示,水质连跳两级至三类,且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等超标污染物一栏上为空白。其实,与其他16条入黄排水沟相比,银新干沟成绩并非最耀眼,但作为一条流淌了20多年的“污水沟”,除臭翻身仗打得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是其声誉的历史性转折。

  银新干沟与“黑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较量?如今它的真实面貌如何?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经过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污染多年的银新干沟正在重拾曾经的美好:水变清了,河岸两边变整洁了;鱼儿回流,水鸟徜徉,周边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绿色、有异味、重度黑臭状”

  全长21.1公里的银新干沟开挖年代久远,起点在银川市兴庆区,流经贺兰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至贺兰县京星农场进入黄河。主要担负着银川市3家污水处理厂排水、沿线养殖废水、工业废水、农田退水和村镇居民生活污水,流域范围广,是银川地区经济、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净臣”。

  “得有20年了吧,沟臭的,人不敢靠近”,54岁的贺兰县习岗镇新平村村民陆玉萍回忆道。伴随城市快速发展,银新干沟沿岸工厂、小作坊、小区渐次林立。由于没有提前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装置和市政排污管线,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每日25万立方米的废水直接经银新干沟进入黄河;来自小作坊密密麻麻的排污管,伸进沟里;沿岸居民一边抱怨脏臭,一边将各种垃圾倾倒入沟。

  2017年,银新干沟城市段水质连续三次检测结果赫然显示“绿色、有异味、呈现重度黑臭状”。沟中鱼类绝迹,甚至连水草都难以生长,浅层地下水受污染,小范围内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每年4月到11月,居民投诉不绝。“巡河人员、沟道挖泥的施工人员出工都得带着口罩,强忍着刺鼻的味道。”贺兰县河长办负责人步东林告诉记者。

  银新干沟严重的污染,成为沿线百姓心之痛,也是银川市城市文明身之患。

  河长制带来新转机

  民生所望,施政所向。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重挑战、巨大压力和突出矛盾,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

  2016年,自治区印发了重点入黄排水沟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着力改善排水沟水质,保障黄河水安全。和其他重点入黄排水沟一样,2018年底,银新干沟的目标是水质达到四类,位于城市段的4.3公里的黑臭水在2017年消除。

  已经污染至深的水体,想要在两年内翻身,用常规手段难以有起色。银新干沟穿越贺兰县境内17.8公里,是其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多部门各管一摊。说实话,刚开始我们没有信心。”步东林说。

  2017年,我区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排水沟综合整治带来转机。宁夏各级河长办开展河湖水生态环境现状摸底,组织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明确问题、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五个清单”。有了高屋建瓴的制度撑腰,河长们一次次全线排查银新干沟流域污染源,点对点控污。

  水的问题,根子在岸。在银新干沟的整治过程中,河长制所有责任单位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合力出击,实践着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系统治理的思想。截流雨污水,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搬迁奶牛场,封堵排污口,拆除违章建筑物,清理沿岸垃圾,全线清淤疏浚沟底污泥,减少农药使用量,水岸种植花草……

  经历了半年的整治,去年7月,沟里的水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部分污染物指标下降。当年10月,水质检测达到三类。人们发现,往年到11月份仍旧臭味浓烈的银新干沟不臭了。

  虽已达到入黄排放标准,但仍需要巩固加深。“占地10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和19公里长的滨河湿地如同两个大型深度滤网,将银新干沟入黄水质提升到三类。”步东林说。

  记者眼前的这片人工湿地居于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污水厂和银新干沟之间,在夕阳下泛着银色的光,干枯的芦苇茬静立水面,远处三只水鸟应声飞起。掀开遮挡木板,一股碗口粗的水向上涌起,看着非常清透。随行的贺兰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接起一桶,洗了洗擦车的抹布说:“这个水可以当中水用呢!”

  遗憾的是,人工湿地日处理水量是5万立方米,仅仅能处理银新干沟五分之一的排水量。

  处理水和其他沟水汇集后一路向东,过银川滨河大道,向北拐了一个弯,流入大片芦苇地,它们将在此接受大地的天然净化提升,最终入黄。

  从“污名”出列到净水环绕的路有多长?

  在宁夏,越来越多的排水沟从“污名”出列,逐步恢复生机。根据宁夏水环境检测中心监测数据,全区22条主要入黄排水沟中,有4条水质达到二类,有7条水质达到三类,有9条达到四类,1条五类,1条劣五类。

  采访中,所有河长都向记者传递着一个信息:花草飘香、水碧鸟白、鱼翔浅底、踏舟溪行的美好生活并不是空中楼阁,也并非难以企及。因为“越干越有目标,越干越有经验,越干越有办法。”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自治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的成果只是暂时的,要随时警惕“反弹”。

  “银新干沟水中的总氮量仍旧超标,化肥施用量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滨河湿地才基本贯通,需要实施扩征贯通工程,使入黄水净化提升;基础设施工程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步东林告诉记者,要想达到“长治久清”,还有多场硬仗要打。

  自治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个别县市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门协调不畅、工作推进缓慢等问题,有些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存在工作推诿情况,工作进展相对缓慢。

  2月26日下午,银新干沟边捡拾垃圾的保洁员方莉蓉告诉记者,水不臭了,黄河里的鱼回来了,钓鱼的人也多了。

  让我们共同守护清水净流,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果实。(记者 裴云云 文/图)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