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苇。
在宁夏生活了近两年,刘一苇完成了从学生到一名优秀志愿者的转变。“一次坚定的选择,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刘一苇说,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如今,虽离家千里,却不觉得孤单,在这里拥有了全新的生活和新的朋友。
2017年,23岁的刘一苇在大学毕业之际,瞒着父母家人报名参加西部计划,不久就收到了录取通知。得知消息的家人并不支持,但在刘一苇的坚持下终于同意。
“我大学学的是音乐教育专业,在扎根农村之前,家人希望我能当一名教师。毕业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了解到西部计划,当得知全国各地青年志愿者们通过服务,为西部地区带去了温暖的帮助后,要到祖国西部去的念头就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刘一苇说,人生不该只有一条坦途,青年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历练,去成长。
7月盛夏,刘一苇踏上了驶往宁夏的列车。旅程很慢,从厦门出发,在经历福州和西安两次中转后,刘一苇来到了石嘴山市平罗县黄渠桥镇,他被分配在镇综合文化站,负责行政工作。团员档案整理更新、黄渠桥特色美食小镇推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解说……工作内容虽复杂琐碎,但他干得有声有色。
在团县委的帮助支持下,刘一苇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涵盖到扶贫助困、关心留守儿童、环境保护、禁毒等主要社会领域,服务对象也逐渐向各类弱势群体延伸。
两年来,刘一苇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也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个接触到的人。在得知黄渠桥镇九年制义务学校有许多留守学生时,他带头与常驻镇上的年轻干部交流谈心,组织镇干部、社工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农村孩子辅导功课,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解答疑问。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带领孩子们制作软陶,激励他们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农村。
位于平罗县陶乐镇的庙庙湖村是一个移民村,多年来,村里的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比较突出。2018年初,在平罗县团委的组织下,刘一苇第一次为庙庙湖小学的孩子们讲课。与孩子快乐短暂的相处后,刘一苇便开始周而复始帮助孩子们,为他们讲课、和他们做游戏。“孩子们单纯可爱,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真切,我们做的虽不多,但他们却很快乐。”
为了和孩子们更好互动,刘一苇还和其他志愿者开展“微心愿”活动,让孩子们把心愿写在小纸条上,再联系社会各界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我希望有一个新书包”“希望有一支好用的钢笔”……当看到一张张纸条上的心愿时,刘一苇既感动也难过,“孩子们的愿望是如此简单,也让人心疼。”
一年来,刘一苇和庙庙湖小学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也成了他心里放不下的牵挂。
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七彩暑期课堂活动……刘一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两年前的初心,也将这片热土当成自己的家乡。
“感谢我遇见的每一个人给我微笑和帮助,鼓励我向前走。”回顾在宁夏的工作生活,刘一苇说,自己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这里的经历,将是自己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山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