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他们,是一群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的“90”后“00”后大学生;他们把奔涌在血液里的激情、智慧、勇气注入创新之中,点亮梦想——
大学校园里的创新力量
2019-05-17 09:23:13   
2019-05-17 09:23:13    来源:宁夏日报

  年入百万元的大四女生

  “我的下一步目标是把公司集团化。”5月15日18时许,刚拍完毕业照的罗幸,在她那间位于801创意园的办公室里,语速飞快。

  22岁的罗幸来自贵州,是北方民族大学法学系一名四年级学生。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宁夏墨客千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9月,在北方民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支持下,罗幸创办了该公司。最初的想法是利用自己在写作方面的特长和经验,从事图书出版。然而,公司成立之后,具体干些什么,怎么运营,罗幸来陷入了迷茫。沉寂两个月后,有一天她忽然灵光一闪:“双创”学院有5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何不把这些团队的创立故事集结成册?这一想法得到了学院的认可,但是只给她一个月时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幸来不及多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迅速组建起一个50人写作团队,从采写、拍摄、审校到成书,如期交活。

  这件事成为罗幸创新创业之途的一件标志性事件。从那之后,她有了自己的团队,公司业务逐步明确为出版、发行、设计三大板块。每天她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特别满,“24小时紧绷,随时像在上战场”。除了最擅长的图书选题策划,她还常常奔赴全国各地,给一些公司做商业计划、创新创业指导、品牌顾问。前不久去北京出差,她在一天之内见了6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人,“那天脑子就好像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转得飞快。”辛苦奔忙也给她带来了丰厚回报,如今她已经从一名爱好文学的女大学生成长为年薪百万元的职场精英。

  罗幸最近看中了数字出版的潜力,目前正在为其中一个项目进行融资。对未来,她的规划清晰而坚定:30岁之前,把公司旗下几个项目进行整合,逐步向集团化、数字化转型。待公司稳步发展之后,自己就“退休”,转入幕后。

  “年轻嘛,就是啥都敢想。”坐在记者对面的罗幸轻拂了一下黑直的长发。

  “实验场”上竞风流

  时针已指向23时许,23岁的路乐乐还和伙伴们一起,在机器人“双创”工作室里备战即将到来的电子设计全国联赛。每到深夜,灯火通明的创新创业学院就成为北方民族大学校园里别样的风景。许许多多和罗幸、路乐乐一样的青年学子,在以兴趣驱动,校企合作为模式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潮中,正激发潜力,让自己拥有无限可能:

  20岁的朱家辉4月份刚领到营业执照,他创办的话境文娱团队致力于有声书的创作,目前已与喜马拉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由无人机应用开发双创团队发展而成的宁夏正禾远航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无人机技术服务、宁夏AOPA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服务于一身的专业技术型企业,年营业额近60万元。据创始人张亚东介绍,公司目前正着手筹建宁夏首个无人机驾驶员训练场……

  在大学校园这个“实验场”上,宁夏的高校纷纷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各自形成颇具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

  2014年9月,宁夏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在学校科技综合楼建成了航模科技创新工作室等9个学生创新工作室、咖啡时间等2个校内创业基地以及1个创业孵化园,总建筑面积达5100平方米。2016年,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以上资源,着力打造了科技园校内“创客空间”,现已成为宁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

  北方民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于2011年,为学生实施“双驱动+”“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模式,形成“育种”“育苗”“育树”“育果”孵化生态链条。截至目前,累计登记注册自主创办企业100多家,部分企业年营业额达1亿元。学院内如今活跃着62支大学生“双创”团队,5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

  宁夏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创新创业园建成于2017年,承担着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设医学VR、医学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科创与智能化、医学管理学、无人机教学与应用、自媒体短视频、医疗大数据等15门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成立创新团队15支,创业团队10支。创建了智能紫外线消毒系统、MIT胶布、医学3D打印、医学VR、医学人工智能、宁夏慕枫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漫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具有科技代表性的团队。

  截至目前,我区已成功协办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宁夏赛事,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创新,点亮梦想

  行走在北方民族大学“双创”学院的走廊里,随处可见一句话:孵化一个梦想,从这里开始。一批批创新创业人才在大学校园里被发现、孵化、成长,纷纷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每个人都从中收获了不同的财富:

  22岁的田进兰在大学四年最难忘的,莫过于和老师同学一起,共同研发“伊美特伊维菌素口服液”,这是一种专门用于驱杀牛羊体内寄生虫的药剂。小田是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2017年12月加入伊维菌素口服液的研发与规模化推广项目组。目前该药剂已进入市场应用,项目组也与区内10家养殖合作社达成合作关系。这段经历对小田而言,让她对科研的严谨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升。

  前文提到的路乐乐,收获的则是对未来的自信。自进入机器人“双创”团队,参与大赛无数,如今他已经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团队是西北片区高校中能力最强的。他说自己现在一点都不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这是个创新创业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变化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而学生们正处于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标新立异,血液里激荡着梦想和激情,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不在人生最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懈怠”,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是朝气蓬勃的创新力量。(记者 杨晓秋)

  【短评】 

  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姜 美

  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骄子,是社会创新创造力最活跃的群体。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创新创造已经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每个青年学子都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从学校走向社会,面临的就是一场融合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划时代大变革。这些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也为广大青年,特别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一批批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探索未知领域劲头足,正处在人生奋斗的上升阶段,对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定位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社会发展创新与创造的必要源泉和不竭动力。

  创新成就事业,创造改变生活。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心之所向,虽远必达。只有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思考融入到实践中,认真做好每件小事,把握好时代机遇,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创业的实干、创造的能力,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让青春发光发亮,在时代的旗帜上,写下创造者的名字!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