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玉珍展示自己做的人造花。
残疾人当上产业工人
“企业用工1000多人,其中有100多名残疾人。”5月30日,在隆德县人造花厂,负责人潘文贤介绍了花厂用工情况。近期,在北京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潘文贤获得“助残集体先进奖”。这个闽南汉子心系困难群众,把人造花厂建在村民家门口,建在残疾人托养中心,帮助残疾人找到一条自强自立谋生的路子。
潘文贤到隆德投资建厂至今已经7个年头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潘文贤说,人造花不限气候、场地,全年均可生产,老年人、留守妇女、进城务工妇女都可以干。当时他从南方带来40多人,对隆德当地妇女进行培训,边生产边培训,边培训边生产。
今年,潘文贤又投资扩建3个人造花残疾人托养中心。根据残疾人工作特性,托养中心专门定制了一条生产线,并选择工艺相对简单的产品让残疾人加工,从而减轻了残疾人的劳动强度。
在人造花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厚玉珍一手拿着“花枝”,另一手拿起“花朵”,努力将花朵插到花枝上,连续几次后,终于将花枝和花朵成功连在一起。那一刻,她开心极了,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其他工人“炫耀”。
厚玉珍家住隆德县联财镇,属先天性肢体残疾。在这里,通过制作手工艺品能得到一份收入,还能进行康复训练,一举两得。
隆德县把托养和工疗相结合,为残疾人提供工疗和就业岗位,在康复工疗的同时增加收入。利用托养中心与工业园区毗邻的优势,组织有劳动技能的残疾人到园区人造花总厂、纸箱厂等企业就业,月收入1400元至2000元。
托创园里放飞梦想
今年24岁的李佳,是一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如果没有身下的轮椅,很难将他与脑瘫联系到一起。
2010年,李佳的父母带着两个弟弟去外地打工,家中剩下李佳和70岁的奶奶。父母外出时,掏出身上仅有的20元钱给了李佳。看着父母离去的身影,李佳满眼泪花。李佳坐着三轮车来到沙塘镇集市,用20元买了两只兔子。兔子产崽一个月一个周期,第一次下了9只小兔,李佳出售小兔后购买了4只成年兔,继续下崽……这样周而复始,仅用一年时间,饲养的兔子总数达到200只。
“不识字在社会寸步难行。”李佳在养兔中吃到不识字的苦头。当年,他以38元的价格从朋友手中购得一部功能手机,自学拼音、汉字,很快就能通过手机发短信和别人联系。在基本掌握常用汉字后,李佳给手机更换了电池,并以138元出售。这个小小的尝试,让李佳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他收来废旧电子产品,自己修理后出售,从中赚取差价。
养兔、贩卖电子产品,一年下来,李佳收入8000多元。
2017年8月,隆德县在残疾人托创园成立了残疾人电商协会。李佳将家中所有的兔子出售后,来到托创园,与心怀梦想、志同道合的残疾人青年朋友一道,如同鱼儿入海。他自学美工绘图软件,将当地特产进行包装宣传,在线上线下销售。
2018年,残疾人电商协会销售额达300余万元,纯利润70多万元。协会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对隆德县11个村的11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及托养中心90名残疾人进行分红,并逐步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入股分红全覆盖。
隆德经验向全区推广
“托养一人,解放一家;脱贫一户,幸福一生”。在隆德县残疾人托创园,这16个大字被贴在醒目处。
隆德县共有残疾人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其中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6198人。2017年8月,隆德县投资1380万元,建成残疾人托创园,对108名重度贫困残疾人进行集中托养。投入闽宁扶贫资金180多万元,建成残疾人电商创业中心、闽宁扶贫车间、民间花灯灯饰制作室、手工艺制作室。把残疾人托养和辅助性就业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残疾人家庭稳定增收。
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康复、工疗、就业、创业一体化的托养模式,被自治区残工委向全区推广。2018年9月,中残联要求将隆德的经验在全国以适当方式交流。
5月19日,隆德县与拥有全球首创“辉莱众享-物联网场景共享广告平台”等自主知识产权的辉莱集团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残疾人托创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今年,隆德县在沙塘镇、观庄乡、陈靳乡建立3个小型残疾人托养就业工厂,拟托养150名贫困残疾人。同时,建立残疾人爱心超市,帮助残疾人实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目标。(记者 炎文鑫)
李佳正对线上销售的商品进行美化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