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杰学习编程。记者 姜璐 摄
“妈妈,作业写完了,我想玩会儿。”6月18日,中宁县第九小学一年级(7)班学生黄思杰向母亲苏娟撒娇。
“我来检查作业。老规矩,只能玩半个小时喔!”苏娟会心一笑。
输入代码、编辑指令……键盘上手指翻飞一刻钟,黄思杰便完成了一个小动画的片段。
“只要需求合理,我们不反对孩子玩电脑。编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还能为数学学习奠定基础。”苏娟笑着说。
黄思杰与编程的结缘源于一年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苏娟在培训中得知Scratch编程软件。不同于C++或Java等语言,它简单易学,可做一些简单的图形编程和小游戏,很适合小学生使用。
培训回来后,苏娟先买来书籍自学。一天,苏娟学完编程后忘关电脑。当她走进书房时,惊讶地发现黄思杰坐在电脑前编写出了一个动画程序。
“妈妈,这个真有意思,原来电脑可以这么玩。”母子二人便一同学习编程,并尝试编写小游戏。
“一个弹跳的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涉及数学的多个知识点。”苏娟说,通过编程,黄思杰提前掌握了旋转、坐标轴等知识点。
在平时生活中,黄思杰还是一个爱捣鼓的孩子。苏娟告诉记者,黄思杰从小就喜欢琢磨家里的家电,小到手表、闹钟,大到空调、热水器,他都逐个研究过。
看到儿子对家电感兴趣,苏娟索性从网上买来DIY科技小制作材料包,同黄思杰一起组装小台灯、电动伸缩门、火箭发射器等。
除了在家编程,黄思杰还参与了学校的创新素养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仅限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黄思杰说,由于年龄尚小,他只能在每周五下午参加社团活动,趁机旁听,看其他学生编程、操控机器人。
该校校长刘明星说,在编程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很多次“头脑风暴”,通过优化每一步操作,培养思辨、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尽管这些能力不会轻易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但肯定让孩子终身受益。
不久前,在苏娟的鼓励下,黄思杰参加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宁夏赛区选拔赛。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很有趣,把它编写成参赛作品怎么样?”黄思杰的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苏娟的肯定和支持。
“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熬到12时才上床睡觉。”苏娟说,由于白天要上学,黄思杰只能利用晚上设计模型、编写程序。最终耗时一周,黄思杰终于完成了编程任务。
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中,黄思杰没有获奖,但参赛让他大开眼界:“其他选手编写的游戏动作流畅、声音逼真,以后我还得好好练习!”(记者 姜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