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丈夫遇车祸在家休息一年多,但杨慧琴并不着急,因为她收入稳定。
杨慧琴住在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以前全家都依靠40多亩农田,每年辛苦种植麦子、玉米、土豆等,收入才5000多元。“以前家里穷,生病都不敢轻易去医院。”杨慧琴说。2017年,杨慧琴家庭发生巨大变化,她被龙王坝景区招聘为一名服务员,每月工资1800多元,她的丈夫也成为景区的一名保安,每月工资也有1800多元。稳定的收入,让杨慧琴一下子有了底气,日子越变越好。不料2018年,杨慧琴的丈夫突遇车祸,只能在家休养。如果是以前,杨慧琴的家就“塌”了,但现在她并不害怕。因为她升职为经理,工资涨到每月2800多元。同时,她投入3万多元,贴瓷砖、改造卫生间、购买热水器、电视等,将家里3间房改造成民宿。“虽然俺家那口子没工作,但依托龙王坝,他可以在家打理民宿,收入也不少。我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杨慧琴底气十足地说。
近些年,我区大力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休闲农业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之一。在龙王坝,像杨慧琴一样有固定工作的农民有40多人,在用工高峰期,龙王坝用工人数最高可达140多人,同时还带动300多户民宿。“以前,龙王坝村全是山地,农田收入很少,是附近村子最穷的。但去年,人均年收入已达1万多元。”龙王坝景区一位负责人刘志勇说。
同样,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村村民也从休闲农业品尝到“甜头”。在该村投资建设的灵芝生态园,成立了长枣合作社,种植面积达780亩,涉及农户340多户。以前,农民种植长枣每公斤销售价格基本为2.4元,去年依托灵芝生态园举办的采摘活动,农民的长枣销售价格全部在每公斤6元以上,且全部在田间地头就销售一空,价格高、无运输成本,又节省农民人力和时间。今年,灵芝生态园又将建设好的10个灵芝种植大棚承包给农民,由宁夏余家丰生物菇业有限公司统一收购,预计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能达10万多元。
6月27日,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村民胡月琴在稻渔空间生态园忙碌着,喂鸭子、喂鱼……每月工资3000多元,胡月琴非常满足,“忙活9个多月,能赚2万多元呢。我家还流转了十几亩地,稻渔空间一年还给一万多元。”去年,胡月琴家每亩土地流转费又增加了50元,因为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与四十里店村实行分红制,稻渔空间每年的效益按比例与村民分红。
目前,我区农民在休闲农业方面获益越来越多,方式也越多样化。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打工等获得基本收入,还可以通过房屋入股来发展民宿、农产品销售、土地入股分红等多渠道获得更多收入。休闲农业,在促进我区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宁夏日报记者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