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好产品,也愁卖不出去
2019-07-05 07:18:42   
2019-07-05 07:18:42    来源:宁夏日报

  位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宁夏稻渔空间生态园流转农田3600亩。6月29日,时值盛夏,登上园区观光塔,千亩稻田尽收眼底:关公战吕布,惟妙惟肖;一带一路,豪迈大气。

  据生态园负责人赵凯介绍,稻渔空间生态园采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生产加工优质大米为主,以休闲观光旅游为辅。园区门票50元,包括乘坐电瓶车游览费用,还会赠送一袋精品大米。赵凯表示,买门票送大米的活动,从开业就在执行,为的是将自产的优质大米推介给更多消费者,吸引大家回购。在网上商城,由稻渔空间生产的广银牌大米销售火爆,但在实体店,经营形式并不乐观,原因是,“门槛”太高。据了解,银川市一家一级超市入场费用达20万元,商场还要提取13个点,再加上节庆费、摊位费、档位费等等,供货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最低。而二、三级超市虽然入场费低,但消费人数有限。

  另外,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也压得生产者喘不过气来。赵凯介绍,大多数一二三产融合的休闲农业园区都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去年,稻渔空间请来平罗县农民负责插秧,今年,一天150元的价格已请不来本地工人,只能从贵州“拉”人来插秧。园区今年种植的50多亩白菜,也因找不到工人收割,人工成本太高而面临着被铲掉的命运。宁夏华夏河图文化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代月娟表示,该园区生产的“何乐不为”牌大米,也因成本高昂,一公斤售价49元,造成本地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只能远走北、上、广、深等城市。

  不仅是普通工人难找,技术人才更为稀缺。目前,稻渔空间只有一名专业农技人才,为2014年大学毕业生,虽然她已成为一个“小专家”,但遇到一些难题,稻渔空间只能向我区甚至外省专家“求救”。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村灵芝生态园负责人余小龙也表示,该生态园种植的灵芝并不是宁夏本土菇种,需要最先进的农技知识,但在本地“找到这样一名菌菇专家,十分不易。”(宁夏日报记者  秦磊)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