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原州区多管齐下清除“白色污染”
昔日地膜“天上飞舞枝头婆娑”的景象不见了
2019-07-12 06:44:04   
2019-07-12 06:44:04    来源:宁夏日报

  漫步固原市原州区一个个美丽乡村,不仅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现象不见了,昔日农用残膜“天上飞舞、枝头婆娑”的景观也不见了。作为全区农膜使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原州区近年来按照地膜治理“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建立“行政推动、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残膜回收利用体系正初显成效。

  原州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原州区耕地面积155.8万亩,其中适合覆膜种植耕地面积125万亩。原州区每年春秋覆膜面积达35万亩,产生废旧残膜约5000吨。

  随着农膜使用量增大,农用残膜“白色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引起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意见》和《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固原市和原州区两级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政策措施。

  为了加强原州区残膜回收再利用工作,原州区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依托自治区财政厅机械化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示范。原州区开展残膜回收试点,每年建设试点面积1万亩,通过两年的试点,已经引进适合我区残膜回收机21台,每年回收残膜70吨,已经全部进行了造粒加工,实现了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机械化回收的技术路线。同时摸索出行政推动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的地膜回收机制:扶持建立一批残膜回收网点,方便农民就近交售残膜和残膜交旧领新;引进扶持残膜加工企业,解决好残膜加工和无害化处理问题,逐步形成农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适当提高残膜回收价格,让农民有钱可赚、企业高效运作、社会共同关注,逐渐形成农民、企业、社会共赢的局面,彻底清除“白色污染”。

  原州区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任俊林说,残膜治理,变废为宝,既实现农民增收又实现循环利用,既增加效益促进能源再生,又有效治理“白色污染”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记者 时明霞)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