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劳务移民的“红包”
2019-07-19 10:12:41   
2019-07-19 10:12:41    来源:宁夏日报

  7月4日,吴忠市红长青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热闹非凡,7名劳务移民接过利通区胜利镇镇长赵建强双手递上的首月工资后,喜笑颜开……

  大家拿着刚刚领到的工资红包,纷纷拉着工作人员拍照留念,笑容格外灿烂。

  工资红包是劳务移民上一个月的劳动收入,也是支撑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力量。

  2017年8月至10月,胜利镇分两批次共接收来自彭阳县的“十三五”劳务移民48户151人,安置在利通区上桥人家住宅小区。

  异地搬迁政策“红利”虽使移民挪了穷窝、换了穷貌、住了新房,但是走出大山在川区城镇扎根落地后,很多人就业无着落,这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

  今年,胜利镇探索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业扶贫模式,协调辖区企业提供岗位,动员移民就近上岗,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增收,变“输血”为“造血”。

  这次发放红包,不仅为每名移民发放2000元保底工资,还兑现了额外计件工资,移民海金仁拿到了当月扶贫车间最高工资5416元。

  来自彭阳县冯庄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润花说:“刚搬迁来时我还发愁在城里咋生活呢,没想到胜利镇政府很快就帮我们找到了‘饭碗’。我现在挣钱顾家两不误,厂子离家近,每天顺着家门口的小路走5分钟就到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4月,通过多次协商和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后,红长青农副产品公司点亮了移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公司距离劳务移民住宅小区不到1000米,主要生产装填石英砂和化工原料的包装袋。

  缝制一个包装新袋挣3.5元,缝补一个包装旧袋挣2元,一个熟练工平均每人每天能够缝制新袋30个、缝补旧袋80个,平均月工资达到4000元左右。

  通过走访宣传,组织移民现场参观体验,胜利镇先后动员15名劳务移民进厂稳定就业。

  “像我这把年纪,外出务工没人要,在这里打工既能照顾家里,每月还能有3000元的收入。”6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成斌说。

  刘成斌的嬗变,得益于扶贫车间对移民的“弹性吸纳”政策。

  “身体有残疾的和年龄较大的工人都安排在裁剪车间,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移民经过岗前培训后安排在缝纫车间,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可以做些打包的活儿。”红长青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世平介绍。

  利通区政府负责人表示,胜利镇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路子,解开了思想扣子,激发起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让移民成了上班族,乘上了“脱贫快车”。(记者 苏峰 蒲利宏 杜晓星)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