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前进街街道办西塔社区的“爱心墙”。记者 刘惠媛 摄
社区回收的旧衣物正在等待进一步处理。记者 刘惠媛 摄
淘汰的旧衣服压箱底占空间,被扔进垃圾桶,只能进入填埋场、垃圾焚烧场,不仅浪费资源,还大大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家中的旧衣服,该如何处置呢?
2015年起,收集旧衣的“爱心墙”如雨后春笋般在银川出现,市民将淘汰的旧衣挂在墙上,供有需要的人挑选。“‘爱心墙’尊重了受助者,也可以让废旧物品再利用。”银川市兴庆区前进街街道办西塔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朱红芳说。
西塔社区老旧小区多,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群体比较多,旧衣物取用率较高。社区的“爱心墙”最多时能挂20多件衣服,成色新的衣服很快就能被取走,一些太旧实在没人要的,社区工作人员再整理起来,送进旧衣回收箱。
“如今,不少社区的‘爱心墙’因管理不善,致使投放和取用率不高,很多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种传递爱心的方式我们还在坚持。” 朱红芳说,了解受助者需求后,有组织地募集衣物更能被受助者接受。“去年,我们组织银川实验小学的学生捐赠了一批牛仔裤,送到盐池中心小学,效果很好。” 朱红芳说。
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依园社区成立了爱心编织屋,让旧毛衣得到了二次利用。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新华介绍,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将回收来的毛线编织衣物先行清洗、消毒、拆解,再把拆解出的毛线送到爱心编织屋,社区召集志愿者重新编织成毛线织品,将成品捐赠给低收入群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爱心编织屋能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小。我们准备打造一个便民服务点,谁家有不用的东西拿来放到社区,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借用。”周新华说,这样不仅能使垃圾减量,又能奉献爱心。
针对旧衣回收的需求,银川市2016年分别在20个试点小区投入了“凤娃”旧衣回收箱,2018年经过政府招投标,相关企业又在人口户数达到300至500户的小区,投放了1200多个附带有害垃圾回收功能的旧衣物回收箱。
该企业负责人冯梅介绍,5天到7天为一个回收周期,每次能回收40多吨旧衣物,工作人员根据旧衣颜色的深浅和薄厚程度进行分拣。“夏季、浅色的衣物利用价值会好一些,收集到一定量,集中打包后发往外省专业服装厂打碎处理。但银川市回收来的深色衣服和牛仔裤比较多,利用价值低,集中起来打包发往外地的专业回收公司处理后,加工成大棚保温被、汽车隔音棉、家具包装布等。”该负责人说。(记者 刘惠媛 陶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