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牛满圈 鸡成群 辣椒红
2019-11-15 06:59:36   
2019-11-15 06:59:36    来源:宁夏日报


1.jpg

彭阳县新农村。

  产业兴农 牛满圈

  “今年牛肉价格特别好,一圈牛卖出后预计纯收入15万元。”11月12日,彭阳县红河镇何塬村冶万财把麦麸、胡麻油渣、玉米等拌在一起制作饲料。88头肉牛精心饲养一年,个个膘肥体壮、毛色发亮。

  多年来,冶万财已摸索出肉牛育肥窍门:一天早、中各添一次饲料,下午饮一次水。

  1999年前,冶万财以干木工为生,一家人生活入不敷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冶万财开始养牛,收入稳定且利润高,一年养几头牛赚得比打工多。2016年,冶万财筹资50多万元建棚、买牛,扩大养殖规模,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冶万财还清全部债务,净资产达140多万元,建起了新房,给儿子娶了媳妇。

  如今,草畜产业成为彭阳县支柱产业,全县肉牛饲养量26万头,肉羊饲养量65万只,撑起农民致富半边天。

  近年来,彭阳县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坚持“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和北草南用、北繁南育”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用现代经营理念引领农业,加快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大幅提高,促进草畜产业变革提升。

  科技助农 鸡成群

  “30天以下的小鸡每只每次注射0.3毫升药,3个月大的鸡每只每次注射0.5毫升。”今年44岁的胡香香是何塬村增洼组致富能手,她家养鸡1万多只,年收入40多万元。

  养鸡之前,胡香香和丈夫曾先后到内蒙古、甘肃等地打工。外出打工七八年,夫妻俩钱没有积攒多少,胡香香丈夫却因劳累过度患上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

  2009年,胡香香和丈夫回到老家,贷款10万元建鸡棚、购买鸡苗和饲料。夫妇二人起早贪黑,给鸡喂食、饮水、注射疫苗,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功夫不负有心人,养鸡第一年,2800只鸡苗顺利长大,全部出售净赚4万多元。

  养鸡期间,胡香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从书本和网上查找学习,日积月累她熟练掌握了养鸡技能。

  “夜深人静时,鸡嗓子发出呼噜声,就说明患病了,要及时治疗。”胡香香练就一门“听病”绝技,通过听精准识别患病鸡及患病时间长短。根据鸡嘴粘食、甩头诊断病症,随着天气变化对鸡舍通风、消毒……胡香香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土专家”,其他养鸡户遇到困难就找她帮忙解决。

  胡香香虽然学识不高,但却是一个敢打敢拼的人。2016年,她拿出所有积蓄改进技术和设备,上料、饮水、除粪实现自动化。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养鸡,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今年鸡肉市场行情好,按照一只鸡市场价50元计算,除去成本,1万只鸡可收入40万元。”胡香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彭阳县在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用现代设施装备农业、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制定农业产业脱贫富民实施方案和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构建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生态鸡、中华蜂、小杂粮、生猪等板块为补充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提质 辣椒红

  走进红河镇常沟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上百栋新型钢架蔬菜大棚一字排开,白色覆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棚里的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已销售完毕,菜农正忙着平田整地。

  红河有机蔬菜基地是我区打造的高品质蔬菜基地之一,使用生物有机肥,相比普通蔬菜大棚,新型钢架蔬菜大棚产量高、菜品优,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一栋棚占地1.2亩,基地总面积150亩。”自今年4月基地建成以来,负责日常运营的常沟村致富带头人王爱彬算了一笔账:一栋大棚一茬收入1.5万元,基地一年两茬可收入370多万元。

  1996年以来,王爱彬先后外出务工、回乡创业,最终选择种植辣椒。多年来,王爱彬不断扩大辣椒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又整合村里的土地、劳力资源,组建合作社种植绿色蔬菜,促进蔬菜产业升级换代,带动当地村民种菜增收。

  今年,彭阳县种植各类蔬菜11万亩,预计蔬菜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预计粮食总产20万吨,畜禽饲养总量以羊为单位计算达230万只,实现农业总产值28亿元,农业增加值1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近年来,彭阳县按照“区域化布局、多元化生产”思路,巩固发展红河乡日光温室种植区、新集乡塑料大棚种植区,以及古城、白阳、城阳等乡镇露地蔬菜种植区,持续推进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记者 剡文鑫 实习生 杜银双 文/图)  

<p>  养殖业蓬勃发展。</p>

养殖业蓬勃发展。

<p>  养鸡致富。</p>

养鸡致富。

【编辑】:张海燕
【责任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