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收获踏踏实实的果实
2019-12-27 06:42:29   
2019-12-27 06:42:29    来源:宁夏日报

<p>  马秀明一步一个脚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p>

马秀明一步一个脚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路修到家门口,住楼房、开汽车、有钱花,这样的好日子,曾经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在我的努力下,也过上了像城里人一般的幸福生活。”今年49岁的马秀明1991年从固原市泾源县移民至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28年间,从“移民”到“养殖大户”,再到“致富带头人”,马秀明一步一个脚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全家移民至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时,马秀明21岁。曾经的苦日子,仿佛烙印,烙在了记忆深处,时刻提醒他要珍惜如今的好日子。

  “我们家兄弟4人,加上父母一共6口人。不怕你笑话,一年到头除了能吃饱,家里仅有的收入就是卖胡麻的100元钱。”说起曾经在老家的生活,马秀明叹了一口气。他说,那时候萝卜、土豆是家里一年四季不换花样的饭菜,吃饱穿暖是家人主要考虑的问题,住楼房、有钱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1991年年底,马秀明一家响应国家号召,移民至兴泾镇。换了新环境,马秀明开始琢磨着干点什么,他开始走乡串户做起了贩卖粮油、化肥的生意。他能吃苦、不怕累,1999年,手里有了小钱的他终于在兴泾镇开了一家粮油店,同时还做一些贩卖农资化肥的生意。不论是马秀明走乡串户,还是有了固定店面,乡亲们都爱光顾他的生意。马秀明的斤两从来不差数,遇到谁有困难,马秀明也不急着要钱,他总会说“有了再给”。马秀明的生意越做越顺,日子也有了起色。

  2007年,政府鼓励移民养牛,马秀明在自家院子里开辟出牛舍,养了七八头牛。第一年试水后,马秀明发现,养牛确实是个致富的好路子。从七八头到二十头,家里的院子逐渐已经满足不了马秀明的养殖需求。2012年,一心想要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的马秀明和朋友合伙,把一些不能种地的洼地平整后,建起了4座牛棚,成立了银川市西夏区三鑫绿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如今,合作社年存栏肉牛500余头,年出栏肉牛500头,年营业额800多万元。

  马秀明不仅一个人养牛,还带动村民共同养牛,通过输出养殖技术,让村上的年轻人“弃城返乡”,以增收致富的实效,为他们打通致富路。过去的几年时间,合作社已吸收帮扶101名养殖户,每年组织社员开展养殖技术专项培训3期以上,近200人跟他学会了养牛,每户年均收入8.7万元。合作社长期雇佣10人,季节性临时用工120余人次,“仅雇工这一项,一年就需付30万元的工资。”马秀明说。除传授养牛技术外,马秀明每年会定项收购镇上的玉米秸秆和饲草600亩以上,为种植户增加收益2700元。谈到合作社的发展,马秀明的脸上写满了憧憬,他打算以肉牛产业吸收更多人加入养殖队伍中,增加收入,共同致富。

  “只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事,一定会有踏踏实实的结果等待我们。”马秀明说。(记者 赵婷婷)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