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吴芳芳 :“90后”致富带头人
2020-04-03 09:34:19   
2020-04-03 09:34:19    来源:宁夏日报

  “面还要再揉揉,力道要均匀,手法要注意。”

  “这个火候太过了,要注意定时。”

  “看着点包装,不好的、火候不对的不能装进去。”3月30日,记者见到吴芳芳时,她正在自家的食品厂里例行巡检,从进货、和面、发面、揉面,到造型、蒸烤、包装,所有环节都不放过,她说:“这些食品是要入口的,必须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细节。”

  今年30岁的吴芳芳是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9队村民。10多年前,她跟随父母从泾源县农村搬迁至此。“那时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是家里的老大,就要给妹妹们做饭,我做面点的兴趣就从那时培养起来了。”

  2007年,17岁的吴芳芳外出打工,6年间她辗转十几个蛋糕店、食品厂,不为挣钱,只为学手艺。“为了多学点东西,节假日我都不回家,别人不愿意干的活我都干,渐渐地师傅们都愿意给我教技术。”她先后学会做面包、月饼、烤馍、蛋糕等,直到自己也成为师傅,开始带学徒。

  2013年,她回到金星村开始创业。2016年,吴芳芳的食品厂开张。最初员工只有表妹一人,她手把手教,“做好面点,诀窍就在发面和揉面,这是最基础的,看起来简单,要做好可需要时间,每个人做的都不一样,全在工夫有没有下到。”

  炉馍做好了,卖到哪里?吴芳芳和丈夫换着开车去推销,1个月后,她放弃了。“我去做推销成效不大,因为别人不认识你,也不信任你的产品,有的商店连放都不让放,常常一天跑几十家,成功的只有几家,而我不在厂子里,产品的报废率太高了。”吴芳芳说,第一年下来,产品的回收率加报废率达到60%,不仅没挣到钱,还赔了几万元。

  信誉比金子更重要。吴芳芳坚持产品到期全部回收处理,损失自己承担,且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渐渐地大家开始认可她的产品,枣糕、炉馍、芝麻饼等供不应求。2017年起,她一方面聘请专业人员推销,一方面扩大加工规模,先后招聘11名村里的妇女学做面点,还购买了4台小货车送货,最远送到了青铜峡市。

  2018年,食品厂纯收入50多万元;2019年,纯收入超过70万元。学徒工资每天100元,学会以后根据熟练程度和产品质量,每天工资120元到150元不等,每月可以拿到三四千元,现在收入最高的面点师傅工资加奖金1年收入6万多元。

  33岁的刘发麦在食品厂工作了4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搬迁前在泾源老家以务农为生,搬到金星村后有了平生第一份工作。“在老家种着15亩薄田,一年到头光够口粮,搬到银川就靠男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刘发麦这些年在食品厂学了手艺,有了收入,再加上丈夫外出打工,一家人的光阴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想买啥不用看男人脸色,给娃娃也能添置些东西,挣了钱在家说话腰杆子硬了。”刘发麦一席话逗得姐妹们哈哈大笑。

  19岁的武佳双刚来食品厂几天,就把吴芳芳当成了学习的榜样。“我也要学一身本事,像吴姐一样,不光自家脱贫致富,还带着姐妹们一起干,为社会作贡献。”

  疫情期间,吴芳芳带着姐妹们连夜做面点,多次送往抗疫一线慰问工作人员。“我们其他忙也帮不上,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才有了我们一家人的今天,知恩要图报。”吴芳芳说。(记者  徐佳敏)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