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沟村集中建设84栋蔬菜大棚。
常沟村村民高文举在大棚里采收蔬菜。
村民在矮化密植苹果基地修剪树枝。
张得有的儿子给牛添饲料。
4月15日,彭阳县红河镇山川花红柳绿鸟啼,已然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暖春景象。在常沟村的蔬菜大棚内,村民高文举正起劲儿地铲着菠菜。“县里大超市过来实地考察,看上了我的菜,以每斤1.4元的价格收购了。”高文举脸上充盈着笑意,在他身后,菠菜翠绿、萝卜水灵、小白菜圆润,一垄垄设施蔬菜长势喜人。
2019年,常沟村集中建设84栋蔬菜大棚,长年在外打工的高文举承包了4栋,全部种上辣椒。“母亲年纪大了,身边离不得人,在家门口种点地,收入也不比打工差,还能照顾家人。”
人勤春来早。高文举农历正月就给其中一栋温棚里撒上了各种青菜种子,如今正是收获的好时候,价格也公道,他的辛苦总算没白费。“我还种了两棚辣椒、一棚西瓜和茭瓜,等这棚菜卖完了,我再种一棚辣椒,希望今年能卖个好价钱。”高文举憧憬道。
靠着设施蔬菜,2019年常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村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全镇累计流转土地1.2万亩,建成标准化现代日光温室2200栋,维修改造宽坪、上王园区危旧日光温室200栋,在常沟村、红河村建成钢架大棚131栋,种植以辣椒为主的设施蔬菜2万亩,实现全年蔬菜供应无间断;新发展西瓜、红薯等露地蔬菜1万亩。
红河村矮化密植苹果园产的苹果,在2019年宁夏苹果大赛中获得银奖,这是“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也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在宁夏东昂公司500亩园区示范引领下,宽坪80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常沟村150亩乔化短枝型苹果示范园、红河村50亩观光采摘及引种驯化园已建成,红河镇苹果树栽植面积达3500亩。
不少村民会在农闲时去周边苹果园打工,每天100元收入,扎实干1年,务工收入能达到两万元,还免费学习了苹果培植技术,为自家增收致富打下基础。“剪枝、培土、拉架、施肥、防虫防冻都学了些,明年我也想包上几亩地试试。”常沟村村民刘应芳告诉记者。
黑牛沟村是红河镇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村,全村377户1570人,肉牛存栏量达到1860头,人均肉牛拥有量超过1头。“在我们村,家里有10头牛都是平常事,超过20头的养殖大户有8家,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2018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村支部书记马永红骄傲地说。
4月13日,养殖大户张得有将8头牛卖到甘肃平凉,每斤价格31元,一下就赚了几万元,他用这些钱又买了几头小牛犊,等几个月育肥后继续卖出。“养牛就是这样,要保证存栏量才有钱赚,养的少了只能保证基本生活。”
张得有家里养了近40头牛,有两个带露天场地的大牛棚,一个有50吨容量的青贮池,为了满足牛的饲草,还种了50亩玉米,“就这样还供不上呢,还得买。”靠着养牛,张得有从建档立卡户变成了如今的致富带头人,每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在文沟、黑牛沟、何塬优质肉牛产业示范带,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品种改良、饲草调制、科学饲喂、品牌打造持续跟进。每年种植饲草35000亩,户均10头以上的肉牛小群体,成就了红河镇肉牛饲养量3万头以上、基础母牛存栏1万头的大规模。
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幸福。2020年,红河镇在深入落实好“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乡镇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镇情实际,提出围绕“两红两绿一黄”(两红:苹果、西红柿;两绿:辣椒、叶菜;一黄即肉牛),着力打造固原市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镇。
围绕友联、夏塬、红河、常沟4个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友联、韩堡、红河、常沟、上王、什字、宽坪7个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打造高品质肉牛养殖示范带为目标,集中连片打造何塬、文沟、黑牛沟3个肉牛养殖示范村,抢抓实施柴沟流域、曾沟流域、常沟流域综合治理机遇,修建高标准基本农田8000亩,达到“地头有户名、田间有产业、企业连农户、人人有收入、家家奔小康”的目标。(记者 党 硕 实习生 樊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