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朱秀娟:当好村民的“自家人”
2020-04-17 11:06:37   
2020-04-17 11:06:37    来源:宁夏日报

  年近七旬的灵武市郝家桥镇王家嘴村老支书朱秀娟,是个闲不住的人。

  说她闲不住,是指她几十年来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王家嘴村常开长盛。

  17岁那年,朱秀娟嫁到王家嘴村,因热情、善良、群众基础好,她先后当过赤脚医生、村办厂会计、妇女主任。

  1998年,朱秀娟被村民全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了村干部后,她与村民“攀”亲戚、交朋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从我结对认亲的那天起,这个村子就有了让我牵挂的亲人。”朱秀娟笑着说。

  这一年,朱秀娟为村里的回族孤儿小花和两个妹妹办了件大事。小花的母亲因车祸身亡,但是肇事方未进行赔偿。朱秀娟多次协助派出所、司法所,为小花姊妹争取5.8万元抚养费。

  2000年,朱秀娟又争取资金,帮小花一家修缮了房屋。“这些娃很懂得感恩。”朱秀娟自豪地说,2013年,她骑电动车带乡亲外出办事,不慎被汽车撞倒,导致腿部骨折。此时,已成家的小花和妹妹闻讯赶来,在医院照料她直到出院。

  王家嘴村各族群众之间偶尔有纠纷发生。每当发生矛盾,朱秀娟便当起“和事佬”,主动调解,力争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提及做思想工作,朱秀娟直言,自己的秘诀是——把面子装起来,把诚心亮出来:“群众脸朝东,我就到东边说。群众脸朝西,我再挪到西边。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讲理,就没有做不通的工作。”

  上任之初,朱秀娟还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王家嘴村人多田少,村民致富动力不足。

  如何帮村民找到致富的门道?

  朱秀娟多次考察、分析后,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她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发展日光温棚,种植西红柿、黄瓜,当年就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朱秀娟还自掏腰包,组织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近年来,王家嘴村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不少人发家致富,盖了新房、开上了轿车。

  “生活富裕了,大家的精气神也足了,各展所长、互相帮助,打开致富幸福门的同时,也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石。”朱秀娟说。

  随着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老人的生活成了大难题。2011年,朱秀娟多方求助,筹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解决老人吃饭、娱乐的问题。

  工作之余,朱秀娟喜欢“串门”,在你来我往中,与各族群众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成为交心交情的一家人。

  4月13日,朱秀娟因轻微脑梗住进了医院,不少回族村民自发到医院看望她。

  来探视的人多了,医生和护士问朱秀娟:“住院登记表上显示你是汉族,怎么有这么多回族亲戚?”

  朱秀娟自豪地说:“虽然民族不同,但我们是一家人。”(记者  姜璐)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