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6月17日,艳阳高照下的北方民族大学校园如同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机电工程学院大四毕业生高杨顶着烈日匆匆走在学校的绿荫小道上,当天,是他领取毕业证书的日子。
时光荏苒,每年毕业季的到来总是格外触动学子的心弦。对于毕业生来说,六月承载着太多情绪,这其中既有离校的忧伤,也有即将走向社会的憧憬与希望。“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心中确实感觉很不舍。毕业也意味着就业,这是人生的新阶段,未来的路很长,也将很精彩。”高杨说。
高杨来自辽宁省朝阳市,2015年9月进入学院学习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专业。四年大学生活充实紧凑,他不仅专业成绩优异,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丰富的学习工作让他开阔了眼界,也早早制定了自己的就业计划。
“大学期间的学习是为将来就业积蓄能量,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高杨牢牢铭记学以致用的道理,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步履坚实。
2018年秋季,学校第一场就业双选会如期而至,高杨仔细了解了就业市场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求职比较顺利,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平时的学生工作锻炼,他收到了宁波得力集团等几个大公司的就职通知。
就业前景大好,高杨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梦想和初心。“这些年,国家和学校的培养,让我对人生和职业有了新的认识。青年应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献给国家需要的事业,投身祖国需要的地方。”经过深思熟虑,2018年底,高杨报考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选调生考试,并顺利通过了各类考核。前两天,选调生审核工作刚刚结束,高杨知道,自己离梦想的职业又近了一步。
一边是发展前景大好的专业技术工作,一边是深入基层的服务工作,高杨毅然选择了后者。面对身边同学大都选择去南方谋职就业的选择,他激情满怀地说,现在正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要时刻,能去基层服务,参与到最前沿的脱贫工作,是人生一段宝贵的经历。
最近,即将离校的高杨一边办理相关的手续,一边默默做着就业准备,他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知识,并向周围的基层公务员请教工作经验。“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好工作。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取得成绩,体现自己的价值。”高杨说,他将带着这些年学到的一切,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记者 马越)
高杨报考了选调生考试,将来会在农村一线工作。
有才华 成择业的金字招牌
“签了!最后选了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月薪5200元。”6月17日,接到父亲的电话,银川能源学院2015级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薛卫冉激动不已,连忙汇报找工作的情况。
不久前,凭借在校期间的良好表现,薛卫冉被4家企业看中,几经考量,他选择了一家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的企业。而这家企业也是薛卫冉的实习单位。
“实习期间,班组同事对我很照顾,教会我不少技能。我对工作流程也熟悉,入职后容易上手。”薛卫冉告诉记者,学校与区内外数百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他们提供顶岗实习、就业直通平台。
让4家企业看中的秘诀还有薛卫冉手中的电工证、司炉证。“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我们考取相关技能证书。手握这几个证,应聘时底气也更足了。”薛卫冉如是说。
“优秀毕业生就是学校的金字招牌。”该校副校长马玉明介绍,办职业教育要瞄准市场发展趋势,精确贴近用人需求,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为此,该校每年调研区内外企业,了解行业情况,积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增设金融工程、物联网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10余个新专业,并根据学生报考情况,对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停招或调整,确保专业形成“开口畅、出口旺”的良性循环,该校就业率连续15年达90%以上。
教学设计如何更能贴近实际需求?近年来,学校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探索共建“行业学院”的创新教育模式。先后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与鄂尔多斯电冶集团共建新能源学院、与宁夏福埃沃楼宇设备公司共建福埃沃电梯学院,校企双方在应用型教材开发、科学研究、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不管上课听得多认真,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困难。”薛卫冉说,学校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为他们答疑解惑,让他们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双选会上,仅凭几分钟的交流,学生无法对企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该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董卫国说,学校每年都会邀请企业进行宣讲,介绍企业文化、岗位规划、薪酬体系等。此外,该校还邀请劳动就业等部门负责人定期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政策、大学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等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久前,被评为2019届优秀毕业生的崔凌源提交了援疆申请。经过两次累计耗时3个多小时的面试,崔凌源成功通过新疆组织部门的考核,即将成为阿克苏地区某单位的一名公务员。
“新时代号召我们有新作为,援疆无疑能磨炼人生、丰富知识、增强本领。”崔凌源说。
“我们呼吁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践行‘党有号召、我有行动’的使命。”马玉明介绍,近年来,该校累计为新疆输送优秀毕业生300多名,其中公务员65名。(记者 姜璐)
崔凌源将成为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名公务员。
有坚持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段时间,对于宁夏师范学院2015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3班的马文静来说,异常忙碌。最近,她正在忙着准备应对6月22日特岗教师的考试。
在马文静心中,语文老师满腹经纶,话语之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人生哲理,总是能在和风细雨间教会同学们做人的道理。从小,她就立志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让她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为了能离家近一些,今年她专门报考了吴忠市利通区的特岗教师职位,并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5月底,她还在学校招聘会期间看准了几家用人单位。她说,如果特岗教师成绩不理想,她也会选择先就业再圆梦,一边工作一边准备来年的特岗教师考试。
宁夏师范学院2015级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2班学生于建华刚参加完事业编考试不久。在校期间,他在主持、朗诵等方面的突出才艺,让他在同学们中脱颖而出。能歌善舞、能文能武的他在校期间就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少用人单位早早向他抛来橄榄枝。在大家都忙忙碌碌找工作时,他并不着急,更多的是在挑选工作。于建华的规划是,要事业、爱好两不耽误,未来在工作之余再丰富自己在演艺、传媒等方面的知识。
“我身边一些同学已经早早找好了工作,但大部分同学都在准备特岗教师的考试,还有一些找好了工作仍在忙着找更好的工作。”于建华说,大部分同学的心态大多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找最合适的工作,如找不到,可以暂时找别的工作去锻炼自己,边工作边努力圆梦。在他看来,找工作的易难程度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呈正比,这也是他作为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忠告。
看着学生们一个个变成有用之才,分布到各个领域,作为老师充满了骄傲感。宁夏师范学院招生和就业指导处的蒙老师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就业,该校在第一学年就开始为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的6-7学期会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针对毕业生特点,该校会依照各类考试的节点,邀请专业培训机构举办公务员、事业编制、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的笔试与面试辅导,举办考研英语能力提升讲座与培训,举办教师资格证模考大赛等。仅2018年,该校就组织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8项,开展就业活动30多场次。除此之外,该校通过传统媒体及就业网、微信、QQ等新媒体筛选发布就业招聘信息,精准给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018届该校毕业生共有1712人,初次就业率为70.15%。今年,他相信该校学生就业率会更高,就业质量会更好,他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梦想之路上走得更远。(记者 赵婷婷)
马文静将参加特岗教师的考试。(图片由本人提供)
有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今天下午单位人力资源部要和我们谈话,了解我们的就业意向需求,希望能有好结果。”在宁夏天地奔牛集团实习的马小虎很期待6月18日的会面。
马小虎是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2019届毕业生,已在天地奔牛集团实习半年多时间,“加上之前在共享集团实习,我已经积累了一年多的工作经验,相信对我的就业有帮助。”他自信满满地说。
刚上大一时马小虎有些惆怅,看着很多高中同学进入本科学校学习,自己只是专科,有点“英雄气短”的感觉。开始专业学习后,这种感觉逐渐消失,马小虎积极钻研专业知识。“这些年提倡大国工匠,鼓励工匠精神,我们是恰逢其时。”马小虎说。并且他学习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近年来该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毕业生常常还未毕业就被“抢订一空”。
马小虎认为,不管怎样,打铁还需自身硬,专业有优势,自己的学习意愿也很重要。学习中他发挥带头作用,在班里开展了“一对几”的互帮学习,努力获得了回报,除了学校的相关奖项外,他还获得了2017年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突缘及突缘叉汽车零件加工的专用卡具二等奖。
优异的成绩和学校的实训教育密不可分,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一支由28名客座教授与413名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双师素质达71.61%。“我们在学校使用的实训设备和工厂设备是统一的,到工厂就能上手操作,没有陌生感。”马小虎说。老师讲授贴近实际,学生技能也能得到充分施展。学校实行“2+1”教学制度,授课两年加一年实习,在一年实习期内能够将技能和工作充分地融会贯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东西部合作的友好院校,在校期间,学校还组织马小虎和其他学生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座谈交流,“他们学生的自觉性很高,学校鼓励学生创业,对我们树立正确就业观很有帮助。”他说。近3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8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83.11%,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3.90%。(记者 张贺)
马小虎已在宁夏天地奔牛集团实习半年。
链接
●79.5%:我区2018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9.5%
●5年:我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75%
●9529名:去年我区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9529名高校毕业生
●1956万:我区为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500元已累计发放19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