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学会甄别朋友圈 谨防失足入“毒圈”
2019-06-26 06:44:45   
2019-06-26 06:44:45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截至2018年底,宁夏登记在册吸毒人员3.1万余名,吸毒者已由高消费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青少年正逐步成为新型毒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从吸食毒品种类看,冰毒等合成毒品吸食群体年龄偏小,35岁以下的占73%。

  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增强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控制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滋生成为当前我区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前,记者走进宁夏女子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所,采访了一些误入歧途的青年,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同龄人:洁身自好,远离毒品。

  躲不掉的“朋友圈”

  清瘦的身材、利索的短发、清秀的眉眼,谁能想到,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个瘦弱的女孩,竟是“二进宫”的强制戒毒人员。

  楚楚(化名)是90后,曾是一名护士,初次沾毒时仅有19岁。那是2014年的夏天,她参加了一个朋友聚会,聚会中她的年龄最小,哥哥姐姐们教她玩了一个“刺激”的游戏。游戏过后,楚楚亢奋得一夜未眠,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过了几天,朋友又约着寻刺激,楚楚没有拒绝。

  五六次后,楚楚才知道,这种游戏叫“溜冰”,也就是吸食冰毒。深陷其中楚楚,已经无力拒绝朋友的“邀请”,她一次次陷入吸食后的兴奋之中。

  直到2016年3月,民警突然出现,楚楚的母亲才知道,平时的乖乖女竟然吸食毒品。

  楚楚父母早年离异,她跟母亲生活。母亲要求她每天晚上必须回家,不许夜不归宿。可母亲哪里知道,为了方便和朋友一起“溜冰”,楚楚早就偷偷辞掉了工作。

  2017年2月,楚楚第一次强戒结束。回到家后,她信誓旦旦向母亲保证,再不会碰毒品,并删除了之前朋友圈的所有信息。

  情窦初开的女孩恋爱了,对方有着令人着迷的“神秘感”。交往不久,男友约楚楚一同“溜冰”,楚楚抱着侥幸心理复吸了。2018年5月,楚楚再次被强制戒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吸毒的女孩都和楚楚一样,有着特殊的“朋友圈”,她们对这个“圈”既爱又怕,想逃离,又离不开。

  19岁的四川女孩阿古(化名)2018年来银,投奔在银打工的同村阿哥。阿哥带她领略了西北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将事先准备好的海洛因注射到她体内。

  宁夏女子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所一大队管教中队队长海燕说,很多年轻人结交社会闲散人员,第一次接触毒品,都是受朋友蛊惑,从而沉迷其中。

  糖衣包裹的“炸弹”

  海燕告诉记者,在女子戒毒所里,因吸食新型毒品而接受强戒的吸毒人员占学员总数的70%左右。为吸引消费者、迷惑公众,一些毒贩不断翻新毒品花样,变换包装形态,“神仙水”“娜塔沙”“0号胶囊”“氟胺酮”等新型毒品不断出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给监管执法带来难度。还有一些毒品伪装成咖啡、奶茶、可乐、跳跳糖、巧克力、曲奇饼干等饮品及小零食,极易被不明真相的青少年误食,从而染上毒瘾。

  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也包括能够使人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宁夏女子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所教育科科长张新红说,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行为失控,破坏大脑机能,极易诱发精神分裂,还会引发自伤自残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及多种疾病的传播,所以吸食新型毒品对自身、家庭、社会的危害更大。

  海燕说,父母离异、交友不慎、自控力差、不愿受委屈等,是青少年吸毒人员的“共性”。从吸食毒品的第一口开始,他们就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感,不愿接触正常的朋友圈,而会自觉主动地寻找跟自己同样经历的人。

  预防教育是关键

  经调查,近年来我区查获的17岁以下未成年吸毒人员中,有很多都是离校不到2年就沾染上了毒品,甚至发生过在校学生被毒贩雇佣参与运输毒品的案例。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预防教育是关键。”自治区禁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宁夏以高校和职业院校为重点,部署打造自治区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00所,建成集数字阅览、VR体验、禁毒创意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校园禁毒图书角19个,全面筑牢学校禁毒教育主阵地。目前,我区依托宁夏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区所有学校和在校学生的数字化禁毒教育模式,各级学校每学年安排禁毒专题教育4课时,并融入各学科教学内容。

  自治区禁毒委、公安厅、教育厅已建立起青少年涉毒问题监测处置机制和学生涉毒事件处置预案,对于首次吸毒或被引诱、欺骗而吸毒的学生,及时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提供戒毒治疗服务,防止因偶吸毒品荒废学业甚至毁掉前程的情况发生。严打引诱、唆使、欺骗、强迫未成年人吸贩毒的不法分子,确保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

  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青少年群体对识毒、拒毒和防毒的综合认知得分为92.9分。全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效果评估综合得分率为90.37%,满意率为93.84%,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率为87.05%,禁毒知识知晓率为92.90%、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得分率为81.28%。

  专家建议,要想让青少年毒品预防达到效果,就必须推动学校、社会各级各类毒品宣传措施真正落地,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辨别毒品的能力。提高禁毒意识应体现“全方位”和“打持久战”的思想,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各种环节结合的禁毒预防机制。(记者 秦磊 李锦)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任岚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