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暑假来临,又到了每个学生放松心情享受快乐的时刻。炎炎夏日,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莫过于游泳。然而,暑期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
无知戏水酿悲剧
“你们赶快上来,野泳不安全!” 7月7日下午,一位身着制服、戴着红色袖标的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在银川市典农河宝湖路附近劝阻几个中学生不要下水游泳。
夏天是溺水易发的季节,天气炎热,很多人都会选择游泳来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如果在没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在一些河流湖泊游玩,孩子溺水的悲剧屡屡发生。
4月7日下午,贺兰县金北村水库有3名小孩溺水,辖区消防中队紧急赶赴现场,发现其中1名小孩子已被现场民警打捞上岸,经过20分钟的紧张救援另外两名小孩在民间救援组织“逆行者救援队”和消防指战员共同努力下很快也被打捞上岸,可惜3名小孩溺水时间过长均已溺亡。
6月8日中午,西吉县吉强镇一名14岁中学生在水库溺水。当地消防经过两小时救援找到溺水少年,但已溺亡。
6月8日下午, 同心县王团镇圆枣村一名16岁的少年在石峡口水库戏水时不慎落水,被民警救援出水,送往同心县人民医院,但最终被确认失去生命体征。
……
无可讳言,暑假期间,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基本上处于“放羊状态”,加上年幼的孩子缺少安全意识,所以,放假的孩子暑期管理就出现了脱节现象。孩子溺水死亡的悲剧时刻威胁着学生暑期的人身安全。
唐徕渠、典农河、中山公园、宝湖公园、森林公园等水域都是银川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每年夏天,很多人都会到这些水域游泳、戏水,有时甚至不顾生命安全。
如何急救溺水者
银川逆行者应急救援促进中心是银川地区参与过多起水上救援的民间救援力量。队长张富泉告诉记者,有时孩童溺水因为体力不如大人,并不会像电视剧或电影演出般的疯狂拍打水面或挣扎,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其实已经溺水,很有可能是孩子已经呛水到半失去意识,这时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请求协助。如果没有尽快察觉孩子的不对劲,一切恐怕就为时已晚。
取得了国际急救师资培训师证书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马汉宁医师解释说:“一般情况下,人溺水时会特别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不出来,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所以,溺水者一般都很安静。”
急救专家总结了溺水者八大无声迹象: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溺水者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坚持20秒—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7.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8.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溺水时如何自救?马汉宁医师说,首先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要立即呼救,同时还要尽量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要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如何急救溺水者?马汉宁医师说,首先要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呼吸微弱或已停止时,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时间要长,不要轻易放弃,并可给予吸氧和保暖。不要坐等医生到来或不经处理直接送医院,丧失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经现场初步急救后,应迅速转送附近医院继续心肺复苏治疗。在转送途中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下应间断。
马汉宁特别强调说,倒挂控水的方式,仅是排除胃里面的水,而如果水已经到了肺部,是无法通过倒挂的方式排除的,反而可能使胃部内容物倒出,导致误吸堵塞气管,延误最佳救援时机。
多管齐下防溺水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表示,各地各校要安排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重点聚焦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防范重点,将安全提示内容告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
“每年放暑假前,暑期防溺水是我们学校学生安全教育重要内容,经常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提醒,并在家长微信群发监督提醒,教育孩子重点要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宁夏育才中学勤行学区班主任党军红说。
学校教育很到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溺亡事件发生?
党军红老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防溺水上家庭教育和看护更为重要。孩子都有喜欢戏水的天性,家庭看护不到位,加上农村都是池塘河堰众多,又没有其他游泳场所,很容易私下野泳,再加上学生整体没有游泳技能,自救自护能力差,极易造成事故。同时,农村留守孩子多,因精力时间限制,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类似“散养动物”,容易脱离看护出现意外。
党军红老师提醒,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安全高于一切,请大家务必牢记:不到没有安全保护的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严禁任何同学私自外出到水库、河流、水潭、小溪等地方野泳嬉戏,严防溺水事件发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之花开的更加绚丽多彩而努力。(记者 李志廷)
·相关链接·
游泳安全要点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游泳前要做好热身运动,下水前先在浅水处淋湿身体,等身体适应水的温度在进行游泳。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6.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自知之明,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不能下水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