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大豆不需要施肥就能长得很好。有些人种了大半辈子豆类植物,却仍不知道其中道理。我所学的专业就是要破解生命的‘摩斯密码’,寻找奇妙生物科学答案的同时,探索更多能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本源。”7月8日,曹大蓬对记者说。
“豆类植物的根上长有许许多多‘小瘤子’,它们是寄居在大豆根上的根瘤菌。根瘤菌把氮肥送给大豆,大豆也慷慨地把营养物质送给根瘤菌,它们成了一对互帮互助的好朋友。这也就是大豆为何不需要施肥仍可以长得很好的原因。”见记者疑惑不解,曹大蓬解释道。
曹大蓬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学。这个专业对很多学子而言,是个很冷门、生涩难懂的学科,但在曹大蓬看来,这门学科奇妙无比,显微镜下每个细菌的活动,都让他兴奋不已。
2000年,曹大蓬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就读资源与环境专业。在学习中,他对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录取分数相对别的学科要高很多,要求也高不少,但准备考研时,他仍将目标瞄准本校的特色专业“微生物学”。2004年,被该校微生物专业录取后,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微生物研究之旅”。
显微镜下,细菌们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都等待着他们发现、研究。
“研究这些细菌有什么意义?”曹大蓬常被别人这样问道。曹大蓬说,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本质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从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等不同层次上综合运用现代技术系统地研究生命的奥秘。这门学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科学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他以根瘤菌举例,研究根瘤菌的意义在于能否让更多植物拥有这种有益菌,通过自我调控茁壮成长,从而让化肥退出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一来,人们吃到的食物将更加绿色、环保。
如今,曹大蓬在从事红酒方面的工作。“红酒也是发酵而成,其中也少不了有益菌的作用,这和我所学的专业相辅相成。微生物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它们跟人类和平相处。”曹大蓬说。(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