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的天空不下雨
编者按: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突出社会问题。务工人员进城,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因此产生的家庭分离、儿童留守的代价,却成为家庭及社会之痛。
由于父母的缺席,留守儿童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在学习、心理健康、生活、品德和行为养成等方面更有可能出现问题。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很多鲜活个体,关爱留守儿童,不能仅停留在让他们吃饱穿暖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同样重要,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多重努力。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来,我区全力推进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筹措资金8810万元,在农村社区建设1762个儿童之家;安排资金810多万元,为全区2252个行政村各配备一名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督导员,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本版留守儿童均为化名)
播下爱的种子 温暖孤独心灵
西吉县将台堡镇明荣村儿童之家内,孩子们画画、拼积木,玩得很高兴。
“你赶快弹,弹完让我也玩会儿。”靳元对靳明雨说。9月10日下午,西吉县将台堡镇明荣村阴雨连绵,但影响不了孩子们在儿童之家快乐地游戏。
靳元正在弹奏电子琴,虽然毫无章法,他却一脸陶醉。“我们都不会弹,但是电子琴发出来的声音太好听了,每次来儿童之家,我们都会轮着弹琴。”排队弹琴的靳明雨说。
靳元和靳明雨今年都是10岁,他俩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经常结伴一起到儿童之家玩耍。象棋、五子棋、拼图、积木、橡皮泥等各种益智玩具,电脑、电子琴等孩子们过去很少接触的新事物,还有各种各样的书籍……这里的许多东西,都为留守儿童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靳元和靳明雨的父母都在内蒙古打工,靳元的爸爸妈妈每隔半年会回家一趟,靳明雨的父母每次一走就是八九个月,年迈的爷爷奶奶看护着他和弟弟妹妹们。“儿童之家里的玩具和书家里都没有,很多东西都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电子琴、积木、橡皮泥都是来这里之后才学会玩。”靳元说。
明荣村儿童之家创建于2017年,建成后,这里就成了许多孩子课余时间的好去处。
9月13日,中秋节,万家团圆。西吉县吉强镇套子湾村13岁女孩王娟的父母却不在身边。下午3时,她去村上的儿童之家跟爸爸视频聊天。“孩子的爸爸妈妈在浙江打工,她差不多每隔半个月会来这里跟父母视频一次。”套子湾村儿童主任张丁霞说。
套子湾村的儿童之家创建于2016年6月,是西吉县第一个儿童之家。亲情屋里摆放着几台电脑、电话供留守儿童跟父母视频聊天;阅读屋摆放着各类书籍,玩具屋堆放着呼啦圈、篮球、羽毛球等各类体育用具和玩具,由村部3间屋子改造成的儿童之家如今成了孩子们课余最爱来的活动场所。
“儿童之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无论怎么完善都不可能替代留守儿童心里那个完整的家。我们希望其中某件乐器、玩具或某个活动能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阳光的种子,让他们脸上露出笑容、心灵感受温暖,对未来有所期待。”自治区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智慧 文/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