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从小作坊到“技术创新标杆企业”——
“红山河”:在同质化竞争中“辣”出新路径
2019-11-06 07:30:30   
2019-11-06 07:30:30    来源:宁夏日报

  如果你是宁夏的消费者,也许对“红山河”不会陌生:在众多外地品牌火锅底料市场中,正是它的诞生,不仅满足了宁夏人舌尖上的家乡口味需求,也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品牌创始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宁夏人——王占河。企业从1995年涉足辣椒粗加工,到2007年创办宁夏红山河食品有限公司,再到2014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宁夏红山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随即在新三板挂牌。十余年来,企业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固定资产3.2亿元、年生产能力5亿元,拥有5家子公司的集团性公司,成为自治区级“技术创新标杆企业”。

  突围:地方特色“入味”

  创业初期,王占河已考虑在同质化产品中突围。2003年4月,他注册了“红山河”系列产品商标,开始加工销售袋装复合调味料产品。

  “经多年市场观察,我发现在宁夏、新疆等西北市场上销售的火锅底料几乎全部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缺乏地方特色,不能完全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王占河说。他瞄准这个空白点,经市场调研和技术突破,于2009年率先推出宁夏人自己的火锅底料——“红山河老火锅”系列产品。一经上市,获得本地消费者关注。

  在火锅底料产品产销过程中,王占河又发现,从四川、重庆等地采购的牛油和豆瓣酱等复合调味品原料,不具备成本优势。企业开始研发生产精炼牛油和豆瓣酱产品,填补了西北地区相关市场空白。

  创新:技术研发“添味”

  人才培养与引进,对于企业创新与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红山河公司对此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

  近3年来,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稳定在3%以上,并逐年增加。企业研发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王占河介绍,目前,专职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0%。在计划开发复合调味料之初,企业便从成都、重庆等地聘请了行业内专家任技术骨干,又先后引进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大企业合作,柔性引进行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20多人,不断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企业累计获得各种专利33个,授权专利中11件为发明专利,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登记等。企业已经拥有老火锅系列、佐餐调料系列、干辣椒系列等七大系列百余个单品,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去年,该企业启动建设6000平方米的技术创新大楼。“我们准备建成国家级的复合调味料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筑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引领行业发展。”王占河说。(记者  魏 萍)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