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用我全力 守护少年的你
2019-11-27 07:39:26   
2019-11-27 07:39:26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近日,影片《少年的你》火爆银屏,观影者随着两个懵懂少年在学校的种种遭遇,或扼腕,或疼惜,校园安全问题再一次重击人们的心灵。

  校园安全事故无论何种结果,都是我们难以承受之痛。让校园更安全,刻不容缓!

  在我国,校园安全其实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校园安全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保护好每一个孩子,杜绝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霸凌事件,已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问题。校园安全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教会孩子们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规避风险?

  本期法治周刊,我们将聚焦校园安全——

入口安全

再见小卖部 你好新食堂

034.jpg

校长陪餐,不仅关注孩子的“入口安全”,也便于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银川博文小学学生小辉从前爱在学校周边的小店买饮料和小零食,由于喜欢吃高糖、油炸等小食品,他的身体就如吹起的气球一样,横向发展。现在小辉有些“烦恼”——在学校周边的小商店里买不到这些小吃食了。

  “如今的孩子特别喜欢吃甜食、喝饮料,这样很容易发胖。特别是一些‘三无’小食品,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兴庆区分局副局长白涛介绍,该分局每年都开展春秋季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日常检查。特别是对问题麻辣条等,一旦发现立即下架处理,并责令经营户整改。

  学校周边少了垃圾食品,学校食堂却花样翻新,调动着宝贝们的味蕾。

  记者走进银川博文小学周边的一家小商店,该店墙上悬挂着《食品经营许可证》,还张贴了银川市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行为“七个必须、七个严禁”,明确要求商家严禁销售来源不明、标签标识不清的“五毛钱”食品;严禁销售“三无”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记者顺手拿起店里的一款小食品,发现标签标识都很清楚。

  “学校的饭菜好吃吗?”“午餐还想吃到哪些饭菜?”11月21日中午,银川博文小学校长李逸云和一名老师与学生们共同用餐,并做好陪餐记录。

  银川博文小学规定,每天由一名校领导和一名老师陪同学生一起吃饭,吃的饭菜完全一样。陪餐不但要吃,还要评,即对菜品进行评价。学生的餐桌还成了校长倾听学生心声的平台,校长在餐桌上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对饮食的需求以及学习情况,学生可直接提出对饭菜的意见。

  “食堂的饭菜可口干净,孩子吃得卫生,这是学校对家长最好的交代。”李逸云介绍,如果家长工作繁忙无暇为孩子准备餐食或居住地距离学校较远,都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学校就餐。学校设早餐、午餐和晚餐,一般在学校用午餐的学生人数较多,在1000人左右。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经常来到学校,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指导。学校也经常征求家长和学生对食堂餐食的意见,及时改进完善。

  “我们尽全力,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食。”银川博文小学食堂负责人介绍,他们为学生定制营养食谱,食材安全卫生,生熟食及厨房用具分开管理。专门为学生选用了保温餐盒和汤碗,餐具按时消毒。(记者 陶涛)

防范性侵

最熟悉的人 并非最安全

036.jpg

防性侵课堂进校园。

  “走开,别碰我!”“阿姨阿姨,快救救我,他想碰我”……

  小女孩焦急的“哭喊”却引来一阵阵掌声。

  原来这是一场“预防性侵害”的专题法治课,小女孩正在模拟遭遇坏人时的情景。

  11月15日,灵武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官办公室和宁夏学生保护基金向日葵团队的15名志愿讲师以及2名助教来到宁东学校,为这里的29个班、1476名学生和100名家长带去儿童版和家长版的“防性侵专题法治课”。

  在学生版课堂上,志愿讲师们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先播放了一段动画片,调动学生们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情景模拟,将遭遇危险的情景演绎出来,指导学生们如何应对。

  “如果在偏僻没人的地方遇到坏人,我们该怎么办?”志愿讲师循循善诱:“大家一定不要哭喊,冷静下来,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找机会逃脱。”法治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上课,我们知道了身体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些地方是不能让人随意触碰的。”

  在家长版课堂上,志愿讲师们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向家长们讲授儿童性侵的常见误区,并着重讲述了家长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当孩子突然出现带有性特征的行为,性格发生较大转变,或突然喜欢玩火、画有特殊含义的画,家长就应该产生警惕。“以前一直觉得,只要让孩子远离陌生人就能做到防范性侵,通过今天的课程,我才知道实施性侵的往往是孩子熟悉、信任的人,以后一定要多给孩子讲些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一位家长感慨道。

  法治课后,每名学生都收到了一本宣传册,上面印有多项学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遇到性侵时的正确做法以及法律援助热线。“随后,我们还将在辖区其他学校开展这样的法治课,并与学校联合,形成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长效机制。”灵武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专干敏晶说。(记者 杨超 文/图)

对暴力说不

校园遇“霸王” 我该怎么办

041.jpg

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长远,施暴方、受害方和旁观者都需接受长期的心理疏导。

  “都是一些懵懂的花季少年,打架斗狠、欺负同学,有人报警了,但因孩子未成年,我们多是宣传教育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近日,贺兰县公安局德胜工业园区派出所所长赵晓鹏说。

  校园欺凌又称为校园暴力,属于学生之间的以强凌弱行为,这种行为带有长期性、针对性、群体性特点,而且多数发生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周边。

  11月1日,德胜工业园区派出所海亮警务室接到辖区某中学政教处报警电话,反映该校初二年级某班学生无意间听到同学张某与其他学校学生约架,因不希望同学受伤,所以向老师报告。

  社区民警先摸清了张某等人的情况及所携带的工具,并为其讲解了法律知识和打架后果、成本,准备去约架的学生主动上交了准备打架用的器械。了解到该校部分学生经常被外校学生欺负,社区民警顺藤摸瓜,在某中学附近蹲守,现场将周某等5名欲参与打架的人员抓获,没收PVC管、细钢管、木棍共6根,棒球棒1支。因预备参与打架学生年龄最大的不满13周岁,民警对其批评教育后逐一登记,由学校通知家长接回。“这起被制止的暴力事件比较明显,还有一些隐性的欺凌事件,公安未曾介入。”赵晓鹏说。

  近年来,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其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危害之严重,令人震惊痛心。但根据目前刑法的有关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有的甚至被一放了之。赵晓鹏说,曾听一位老师告诉他,某校女生纠集班里学生孤立一名学习好的女孩子,在教室写大字报诋毁该女生,还时不时欺负这名女生,并扬言即使打死她,自己年龄小也不用负刑事责任。“这种想法十分让人担心,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赵晓鹏说。记者了解到,这次提交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规定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等。在这里也提醒孩子及家长,初次被欺凌,绝不能当“软柿子”,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

  赵晓鹏介绍,之所以会发生校园欺凌及校园暴力事件,除了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错误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外,还有周围有人鼓励学生使用暴力,例如有一些哥哥姐姐甚至是父母会对孩子说“谁欺负你你就打他,打坏了我给你拿钱 ”等等,还有老师对于同学之间的小冲突没有及时处理,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赵晓鹏提醒,孩子在学校应与同学友好相处,遇到矛盾时,学会宽容、理性、平和地解决问题,不要采用过激的方式,要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比如不公开显露财富,不去僻静的地方等。(记者 刘惠媛)

网络安全

网络深似海 沉迷变路人

046.jpg

被窝里透出的一束光,影响了青少年的视力,侵蚀了他们的心灵。沉迷于手机对于孩子的危害,要高度重视。

  “初中时,孩子迷上了手游,每天躲在被窝里玩到深夜,每次把手机没收了,他就魂不守舍的,还发脾气。”11月22日,家住银川市兴庆区积翠园小区的李小莲对记者说。

  李小莲的儿子今年15岁,性格内向,初中时就痴迷手机,爱打网络游戏、喜欢看网络小说。为此,李小莲砸坏了好几部手机。“更可气的是,为了玩手机,他要和我断绝母子关系。”李小莲说。

  “我非常不赞同孩子玩手机。网络上有些内容是不健康的,孩子还没有鉴别能力,容易受其影响。尤其是有些初中高中的孩子喜欢追网络小说,一追几千章,有些学生还建了群,在群里交流讨论看网路小说的心得。有些孩子偷家长的钱买手机,有些孩子瞒着家长,省下生活费,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手机。”贺兰县回民高级中学高二七班语文老师王娟说,这些现象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特别影响他们的学习,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改变其人生观、价值观。

  王娟介绍:“在学校,老师的做法是限制,不让孩子带手机到学校,但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教会孩子如何辨别有害网络视频及信息。”

  盐池县网信办副主任王浩宇说:“网上有害信息繁多,单靠网信部门的监测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更多的志愿者、老师、家长共同参与抵制有害信息,为绿色网络出一份力。”王浩宇说,网信部门会利用当地网络监测手段,对负面信息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安、市场监管局、教体局等单位反映,经核实,依法依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同时,经常性地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记者 杨志挺)

心理健康

心中小秘密 说与谁人听

047.jpg

增加体育锻炼,更能磨砺心智。少年们,跑起来!

  在前不久的一次家长会上,银川市北塔中学一位副校长从主席台站起身,向台下800余名初一年级新生家长深深鞠躬,恳请家长不要把成绩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尺,比起成绩,更应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近日,银川市各中小学刚刚结束期中考试,学生们沉浸在久违的放松中,可小静(化名)却体会不到这种有张有弛的学习生活——去年,在银川某民办学校即将升入初二年级的小静经过与家人协商,办理了休学手续,原因竟然是抑郁症。

  银川市金凤区教学研究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文正说,小静的情况并非个例,过去偶尔会有学生或家长来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近几年,咨询的人多了,有些青少年自己能意识到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在下降,不少学生似乎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此外,学校的教育机制、父母的观念、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质等,也成为危险诱因。”刘文正说。

  长期关注家庭健康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怡冰说:“大家一提及情绪问题,都会认为是学习压力过大,其实这只是情绪问题无数诱因中的一个,很多时候,家庭因素更重要。情绪平和的父母、有爱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心理构建至关重要。”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普遍缺乏运动。家长和学校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让更多阳光照进他们心灵。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分享‘小秘密’,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引导他们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刘文正说。(记者 秦磊)

社会关爱在线 安全才不会“掉线”

  今年10月2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校园安全,牵动着亿万家庭的神经。

  全社会都在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学校开设新食堂,设立校长陪餐制;一些公益组织教会孩子如何防范性侵;多部门联手给孩子们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但是,还有一些隐蔽的不安全因素,校园欺凌、心理健康包含其中。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只有家庭、学校、全社会都投入足够的关注和爱,关注身体,呵护心灵,织密安全网络,孩子安全才不会“掉线”。(秦磊)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