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日前揭晓,评选出的“2019年度十大新词语”中,与经济有关的新词有:“夜经济”“5G元年”“乡字号/土字号”。另据权威媒体评选出年度经济热词:“水果自由”“科创板”等入选。
年度词语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的新现象和新变化,串联起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热点事件:“夜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兴活力,“乡字号/土字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三大运营商5G套餐正式启用,2019年成为“5G元年”……
这些年度新词、经济热词,在宁夏有着怎样的经济表现力?
水果自由
调侃背后 民生期盼
名词解释
水果自由:网络流行词,是指个人收入较为可观,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水果。
市场观察
2019年,继“车厘子自由”后,“荔枝自由”也喜提热搜。水果的身价受哪些因素影响,最近市场行情如何?
12月23日,记者走访银川市多家果蔬超市发现,冬日常吃的橘橙类水果,根据品种不同,每斤单价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梨和苹果每斤单价也在十几元。最近火热的“奶油草莓”,标价从三十元至六十元不等。水果“贵族”当属车厘子和榴莲。进口车厘子每斤过百元,一个4斤多的泰国进口榴莲价格则在250元左右。
一名做了十多年水果生意的店主告诉记者,顾客冬日常吃的水果一般有橘橙类、苹果、香蕉、梨和猕猴桃,近几年,车厘子、草莓、榴莲和龙眼也成新宠。“近两年,拿货价格也涨了。比如,今年不仅车厘子和榴莲比去年贵了约10%,大众水果的橙橘类都比去年价格偏高一些。”该店主坦言,进口水果高昂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却步、价格亲民的大众水果销量更好。
“以前听同学说,刚去上海打工时,工资少压力大,买不起水果吃,就买小番茄和胡萝卜,当时只觉是句玩笑。如今的水果价格涨势,真让人有点吃不消,前几天买了4个橙子就花了20多元。”在一家果蔬店内,70后的冯女士话音刚落,同伴张女士接茬说:“夏天还能逛逛早市,价格相对还合适些,冬天连小番茄、小乳瓜都涨价了,她刚才说的那种水果胡萝卜,现在也不便宜呢。除非赶上节假日或打折促销,我会买些进口水果,一般都会买些经济实惠的大众类水果,每次进果蔬店没个一两百元出不来。”
80后的小刘更偏爱网上团购水果。“我的微信群里,好几个都是卖水果的,就拿车厘子来说,一般单独买价格每斤都在60元左右,但团购下来每斤能便宜10多元。”小刘边说,边打开微信向记者展示,“你看我今天就下单了5斤草莓。”每天群主会发布团购清单,需要什么都可以跟单。
“买那么多能吃完么?”记者问。“我家人都爱吃水果,即便买多了,还可以和同事或朋友拼单对分,我算了下账,还是比去果蔬店或超市便宜些,品种多也新鲜,关键是取货点就在自家小区,更方便。”小刘说。
“别说‘水果自由’了,我现在吃水果基本靠去爹妈家蹭,或者是叫外卖切好的那种,我自己住,买多了吃不了,但最主要的还是太贵,我就希望未来的‘白马王子’能推着一整车水果来见我。”90后的小杜打趣道。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相关人士分析,近年水果价格上涨有诸多原因,如受气候因素影响,部分水果品类减产,引发供需不平衡。同时,受到进口、有机水果等高端品类占比提高的带动。现在,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新西兰奇异果等品类在各个零售渠道已很常见,各国特色水果也悄然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这类水果的供应链较长,从种植、收购再到终端水果市场,涉及到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消费者对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商家投入到冷库、冷链等成本也越来越多,这都将最终体现在价格上。
记者观点
“水果自由”,这句由“财务自由”衍生而来的网络新词,带有网友的调侃,本质上还是来自消费群体对市场的期盼。(记者 王婧雅 文/图)
网购“奶油草莓”,拼单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