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
点亮“夜空” 激活消费
名词解释
夜经济:据百度词条资料,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
进行时
12月23日20:07,银川市民小丁使用外卖App下了一单夜宵,这是他本月下的第9单,其中夜宵就占了6单。浏览几个月来的订单记录,最晚的一次出现在23:03,是一个烧烤订单,消费77元。
同一时间段,当日20:25,银川市民小赵正在诚丰影城观影,两张电影票、一桶爆米花、两杯奶茶,总共消费88元。这是小赵今年看的第三部电影,都是晚场,其中还有一场是午夜首映式。
夜间经济的兴起,起初是餐饮等消费活动由白天向夜晚的延伸。随后,夜间经济业态逐渐丰富,影院、酒吧、KTV等服务场所成为夜间消费的聚集区。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演艺、夜游项目开始出现。目前,我区《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实施意见》已进入报批环节;银川市也印发了《优化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积极培育“夜经济”等消费新热点。
将来时
夜间经济一度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从夜间经济产品类型来看,大多仍局限于餐饮、购物、灯光秀等,而文化、演艺、康养类的产品仍然较少,在业态上也存在同质化现象。目前,宁夏的夜经济主力依然是餐饮。怀远夜市等夜市和餐饮一条街,是夜间消费活动密集的场所。同时,餐饮也是受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夜间消费业态,难免出现季节性减流。
如何提供更丰富的业态,让人们愿意在夜晚走出家门消费,成为发展夜经济的一大考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升级,结合消费者年轻化、重品质等特点,夜间经济产品创新将迎来活跃期。
记者观点
没有足够的夜间消费收入,就没有夜经济的繁荣。发展夜经济也要有“用户”思维,要了解消费者需求。从供给侧出发,创新服务、创新业态,是发展夜间经济的关键。同时,扶持政策、科学规划也必不可少。(记者 李徽)
12月21日,银川市鼓楼尚街夜市,寒冷冬夜仍吸引食客流连。记者 毛雪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