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孩子们不能像往年一样举家团聚过春节,放假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临近开学不能去学校,看到人们出行全部以口罩蒙面,他们也不禁会产生紧张和焦虑,小小的病毒真的这么厉害吗?
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应对这场“疫情焦虑”?对此,记者联系了自治区团委特邀心理咨询师许哲,对疫情期间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进行了采访。
许哲说,在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对疫情的恐惧引发的心理危机。近一段时间,电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新闻铺天盖地,家长对此类新闻的高度关注也让孩子无形中陷入对疫情的恐惧;第二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学校推迟开学时间,这使得学生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学习,打乱了原本的学习安排,导致了焦虑紧张情绪,很多面临中、高考的学生尤其如此;第三则是由于很多孩子在家学习不能很好的安排时间,相对松散的学习状态使家长变得焦虑,最终又将这种焦虑传导到孩子的身上。
为应对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许哲表示,应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问题。
首先要普及疫情知识,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疫情,了解防控知识。事实上,很多恐惧心理源于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一旦大家了解疫情可防可控,并掌握方法,恐惧心理自然会得到缓解。
对于因学习计划被打乱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青少年无法掌控生活学习导致的焦虑,家长可按照以下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看待问题:一是明确目标。有目标才有行动的动力,引导学生清晰自己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乃至当天的任务。二是调整计划。为孩子们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引导孩子思考在当下状态下有利的资源有哪些,如何在个人计划中引入这些资源。三是实施行动。这时可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引入一些简单的、难度较小的、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当孩子有效地完成这些简单易行的计划时,会很大程度恢复自己对学习和生活的掌控感,产生新的能量去完成更多的、难度更大的计划。需要提醒的是,行动是化解焦虑的最有效途径,只要行动,焦虑就会降低,孩子的心理能量就可恢复。
许哲建议,青少年出现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家长可陪伴孩子多做一些有益的游戏,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达到调整和转移负面情绪、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扰的效果。(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