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民生周刊
宁夏枸杞业战“疫”:跳出“保温杯” 增强“免疫力”
2020-03-18 10:32:32   
2020-03-18 10:32:32    来源:宁夏日报

  “4分钟,销售额220万元”,这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百瑞源枸杞携手网络当红主播,直播带货的成绩单——这在以往,需要其1个实体门店、1年才能实现。

  转机如一枝藤蔓,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战“疫”期间,暂时关上一扇“实体”门,却为传统枸杞业打开一扇互联“窗”。据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1月份以来,该平台宁夏枸杞销量同比上涨116%,保持逐步增长态势。

  随着枸杞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如何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宁夏枸杞,或许应跳出“保温杯”里的舒适地带,巩固优势之余,借力线上“升温”,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深产业链的精细分工协作,提质增效,分散风险;加速营销模式的线上线下融合,强化品牌,拓宽空间。” 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向峰建议,这样方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时,有助于提升行业“免疫力”。

  保障“常温”:不误农时 保证“成色”

  疫情对枸杞行业的影响不可避免。养生枸杞,从自身“养生”开始。

  “每年春节前后,原本是宁夏枸杞销售旺季。就拿百瑞源来说,疫情发生后,响应要求,关闭了全国的100家实体门店,初步预估,每月减少约15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公司近600名员工,每个月需要支付的正常工资约260万元。” 郝向峰说。此外,春节前后是宁夏旅游旺季,旅游业受到影响,作为伴手礼的宁夏枸杞,势必也会受到波及。

  同时,每年春季是枸杞树的护理和修剪期。当前,枸杞进入农忙时节,面临用工、农资购买、运输等问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近日,中宁县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枸杞产业发展的通知》,确保枸杞春耕备耕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通知》明确,中宁县从事枸杞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春季开展修剪、清园封园等农事活动的,根据组织人员的数量给予奖补。

  自治区林草局及时下达枸杞特色产业资金,还发布《疫情期间宁夏枸杞产业春季生产服务指南》,并将专业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提振信心,保证今年产业“成色”。

  据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统计,截至2月29日,中宁县枸杞企业、合作社复工率达85%以上,落实枸杞新植任务5000亩,完成枸杞树春季修剪任务的52.1%。

  线上“加温”:枸杞“网红” 全员营销

  在家也有生产力:“限时秒杀”“枸杞厨艺赛”……员工在自家就能将宁夏枸杞销往全国市场。疫情之下,倒逼传统行业思变。

  枸杞产业主动转型,加速线上布局。同时,2月1日至3月31日,中宁县对开展线上销售的县内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含农业、林业),根据物流快递单量,每单补助8元。

  “据我观察,朋友圈里的行业同仁,都开启了枸杞行业的社交营销、全员营销新模式。” 郝向峰说,枸杞是传统产业,疫情防控期间,让企业对“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深有感触。

  “我们的实体店业绩一直不错,疫情发生后,这么多员工都坐在家里,公司临时成立了微信组、直播组、抖音组等,让员工既有事干,又有业绩。同时,全国门店‘停店不停业’,线上支持客户与销售人员直接对接,线下采取无接触配送。” 郝向峰说,

  以往,可能大多数枸杞企业还在“一条腿”走路,重视实体店的经营和培育。郝向峰说,行业已经看到线上的力量,相信枸杞企业会达成共识:化危机为机会,促进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实现稳步发展。

  高质“升温”:精细协作 “强身健体” 

  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极端天气事件等情况,宁夏枸杞业开启思考,从产业链各环节,探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集体抗风险能力。

  2019年,宁夏枸杞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综合产值达155亿元,良种覆盖率达95%,基地标准化率达71%,加工转化率达25%。

  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宁夏枸杞产业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加工转化率不高、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不充分等短板。

  近日,中宁县出台了《2020年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安排意见》,提出从科技创新、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质量监管、枸杞文化培育6个方面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在精深加工方面。中宁县将对新上的产品加工项目严格审批,对已有的产品加工项目不再予以立项,对新开发的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加工项目予以支持。

  补短板,强内功。郝向峰说:“只有匠心,方出匠品。一定要在产品上苦练内功,最近,我们即将推出一款增强免疫力的新产品,从枸杞中提取有效成分,从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到保健食品申报已整整10年,可谓十年磨一剑。”好产品,需有好营销。“平时感受不够强烈,疫情突发时,实体企业就暴露出短板,没有渠道不行,没有品牌更不行。深刻感受到线下线上融合的重要性,必须创新商业模式。”

  着眼于枸杞产业链的优化,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鼓励科学化、社会化的分工,鼓励枸杞产业新型协作组织。“建议企业聚焦主业,突出核心优势,实现精细化分工,强强联合,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风险。”郝向峰建议。

  疫情考验着每一个企业的“免疫力”,重在平时“强体健身”。“宁夏枸杞产业是健康产业,相信会迎来新的更大机遇,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枸杞之路。”郝向峰说。(记者 毛雪皎 时明霞)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